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2-3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打开一位全国劳动模范的微信朋友圈

    摘要:他不“秀”美食、不“晒”美景,却数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工作日志,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一个乡镇的嬗变,讲述自己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感悟,为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

  • 省总工会机关举办二O二四年毅行活动

    摘要:本报讯冬日暖阳,风和日丽。2025年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之际,12月29日上午,省总工会机关2024年“迎新年”毅行活动在滁州市全椒县黄栗树水库举行。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出席活动启动仪式并作动

  • 安徽印发《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

    摘要:本报讯12月2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安徽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

  • 关于征集安徽工会2025年为职工办十件实事项目建议的启事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总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用心用情做好维权服务工作,每年为职工办“十件实事”,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 25个医疗机构制剂和8个中药饮片明年起纳入安徽医保支付

    摘要:本报讯近日,省医保局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药监局印发《关于印发〈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饮片目录(2024年)〉的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将芪芍真武颗粒

  • 为什么要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

    摘要:新华社北京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这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开一位全国劳动模范的微信朋友圈

(上篇)

   期次:第8487期   

他不“秀”美食、不“晒”美景,却数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工作日志,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一个乡镇的嬗变,讲述自己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感悟,为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记者的微信朋友圈里,淮南市寿县张李乡党委书记陈多田无疑是最特殊的存在——他从不“秀”美食、“晒”美景,却数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张李乡的嬗变以及自己投身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2016 年 4 月 26 日,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的陈多田,在省委和全国总工会的推荐下,光荣出席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劳动模范要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不断在新的起点上为党和人民创造更大业绩,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想,这应该就是我坚持每天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工作日志的原因,日日记、年年记,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来时的路,才能准确地把握好将来要走的路。”陈多田说。

当下,打开陈多田的微信朋友圈,“有事就找我”的个性签名甚是显眼,一段段短则几十字、长则千余字的文字以及图片、视频更是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了他到任张李乡以来,六年多的点点滴滴——可以说,如今,陈多田的微信朋友圈已是张李乡实现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缩略图”,更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最好印证。

近日,记者赶赴张李乡,循着陈多田微信朋友圈的内容,走访那里的人、事、物,亲身感受张李乡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

“让贫困户们过上一个好年”

“尊敬的各位村民:我现在从田家庵区开车去油坊村,村里有缺吃的、缺盖的、缺穿的,请主动联系我。我的电话是……”2019 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攻克堡垒的冲刺阶段。当年2月3日,腊月二十九,清晨 7 时 29 分,陈多田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话,旨在寻找油坊村的贫困户,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过上一个好年。

“油坊村曾是张李乡出了名的‘问题村’,它交通偏僻、人多地少、资源匮乏。”采访期间,记者一边听着陈多田对油坊村的介绍,一边驱车前往那里。然而,当记者抵达油坊村时,却很难将眼前的景象与脑中的“问题村”联系到一起——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向前延伸;一片片生机盎然的庄稼地分散两旁;一座座各具特色的砖瓦房错落有致……谈及油坊村的变化,得从 2004 年从头说起——那一年,陈多田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建材生意,到全省有名的“难点村”“上访村”担任村支书,一干就是12年,其间,因工作突出,他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2018年6月,陈多田主动写信向省领导请缨,要求到全省最贫困、脱贫攻坚最困难的地方去做扶贫工作。同年8月,根据陈多田的申请,省委组织部安排他到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寿县最贫困、最偏远的张李乡担任党委副书记。

“来到张李乡后,最让我着急上火的就是油坊村。那时候,油坊村的人均耕地不足五分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却有 253 户、611 人。”据陈多田回忆,当时的自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主动要求兼任油坊村的党总支书记。紧接着,“一肩挑起两重担”的他立下“六项工作承诺书”:手机24 小时不关机,当好群众的“110”“服务员”“店小二”;不报销一分钱的通讯费和交通费,不拿村里的“一针一线”;努力让村集体收入比上一年增加20%;调整种植结构,引导村民多栽果树;帮助村里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在产业发展上拓展两个增收致富项目。

如今,油坊村不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乡村振兴“成绩单”——全村努力克服人多地少的劣势,合理利用较为丰富的水资源、沙滩资源,开发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人均年收入增长至 1.3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72万元。

(本报记者 夏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