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2-3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排查风险隐患维护平安出行

    摘要:连日来,黄山市屯溪区交运局联合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排查,有效应对冬季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确保辖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和群众出行平安。图为12月25日,执法人员正在仔细检查旅游

  • 开展处突救援演练保障城市“动脉”畅通

    摘要:本报讯时至岁末,为有效应对不断加大的客流量、科学预防处置各类运营突发事件,12月25日,芜湖轨道交通在2号线梦溪路车辆基地和梦溪路车站组织开展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

  • 16年,用一份坚守温暖“夕阳红”

    摘要:12月20日,冬日暖阳洒在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敬老院里。中午时分,院内老人们多已吃过午饭,正悠闲地坐在林下的木条凳上晒着太阳。院长杨龙江将老人们的被褥也搬出来晒,“寒潮要来了,被子晒晒睡觉暖和。”杨龙江

  • 肥东县婚姻登记处巧用“婚姻物语调解法”让爱回归

    摘要:近年来,合肥市肥东县婚姻登记处巧用“婚姻物语调解法”,在情感连接、家长里短、赡养抚慰、情绪引导等层面,运用现场剖析、心灵对话、情感授课等方式,吹散困扰当事人心理的情感“阴霾”,帮他们化解婚姻危机。田某

  • 下活“产业棋”奏响“富民曲”

    摘要:“我在苗山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干导游快三年了,一年有10万元收入。闲时可以在自家店里搞直播带货,帮助乡亲们推销各种富锌农产品。”12月20日,桐城市新渡镇土桥村回乡创业大学生唐斌一边直播带货一边说。近年

  • 用光影抢救85份“烽火档案”

    摘要:“去年4月份,我们参战的老兵还有109位。去年5月份启动拍摄后,陆续有老兵离世,最后只抢拍了85份珍贵档案。前几天,我们回访时,参战老兵只剩30多位……”12月23日上午,池州烈士陵园内,部分参战老兵

放大 缩小 默认

16年,用一份坚守温暖“夕阳红”

——记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敬老院院长杨龙江

   期次:第8487期   

12月20日,冬日暖阳洒在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敬老院里。中午时分,院内老人们多已吃过午饭,正悠闲地坐在林下的木条凳上晒着太阳。院长杨龙江将老人们的被褥也搬出来晒,“寒潮要来了,被子晒晒睡觉暖和。”杨龙江一边整理被褥,一边和老人们聊着家常。“今年交流会你没去吧?没事,过两天给你带点花生糖。”“吃不动喽,哈哈哈……”老人笑着说。那边,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正在吃饭,手一直在抖,杨龙江晒好被褥又赶过去给老人喂饭。

作为敬老院院长,这是杨龙江生活的日常。

乌石镇敬老院位于太平湖畔,远处的太平湖湿地在阳光下泛着光,与老人们的笑脸相互映衬,一幅和谐融洽的氛围充溢在敬老院里。

杨龙江笑着说,2009年刚来敬老院工作时,自己还不到40岁,这16年经历了从不适应到离不开的心路变化。

杨龙江高中毕业后在家门口的村小当了七年民办教师,后来离开村庄,去外地打工。七年的教师生涯,杨龙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给村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村里人都夸他,以前这深山老林里根本出不了大学生,他执教带出的学生,实实在在考出了8个。因为这份认同与好感,当乌石镇敬老院缺管理者的时候,大家都想到了杨龙江。接到老村支书的电话,他没多迟疑便从外地赶了回来。

“当时毕竟年轻,第一天到敬老院,我心里一沉,敬老院比较破旧,老人们聋哑的多,几乎没法沟通。”带着这份沉重感,杨龙江坚持了一周,依然觉得不适应。

“可我不能走,我是党员,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杨龙江留了下来。

杨龙江当老师的时候,周末不休息,一颗心扑在教学上。当了敬老院院长后,他还是天天不休息,一年只有过年会离开两三天回家陪一下老母亲。

晒了一会太阳,闲不住的老人们就开始找活干。有的去菜地里挖挖地,有的刷刷自己的雨靴,还有一位会编竹器的老人,已经熟练地编起了竹匾。苏木生老人在杨龙江来之前就住进了敬老院。他说,在杨龙江的争取下,敬老院扩大了场地,大家住得更宽松了,他还发动大家成立了劳动组、安保组、种植组、养殖组和护理组,发动身体条件允许的老人一起干活,克服了老人多、管理人员少的尴尬局面。大家把院子里打扫得很干净,一开始还养了猪,不仅改善了伙食,吃不完的还卖了钱。大家积极性很高,又在敬老院旁边的闲置地里种上了魔芋,一年能卖两三千元。大家按劳动量分配,老人们很开心。

最得老人心的还是杨龙江的贴心。苏木生老人向笔者说起了一些感人的往事。已经去世的老曹,生病入院期间,杨龙江天天在医院陪着,就像儿子一样亲。还有一位老人曾经十分抵触来敬老院,后来逢人便说要知道杨院长这么好,就应该早来这里享福。

吴来有老人因为几年前摔跤导致手脚不灵活,躺在床上,双脚不停地打战。他说,每次生病住院都觉得没有在敬老院好,回院后每天杨龙江都给他洗脸洗脚,还擦身体。说着说着,吴来有流下了感激的眼泪。

负责敬老院后勤的谢爱红也激动地接过话说:“有时夏天干旱,遇上没水的日子,不管多热,杨院长都会骑着小摩托去很远的地方打水来,真是太好了!”

为了老人们能在敬老院里安度晚年,杨龙江总是这样细致入微。如今敬老院里36位老人,个个都夸杨院长好,说他比亲人还亲。

下午时分,原本宁静的敬老院突然热闹起来,爱心理发师来给老人们理发,爱心企业带着棉衣棉鞋棉被来给老人送温暖。杨龙江的人品,感动了老人,也感动了很多社会团体。他们定期来敬老院献爱心、做公益。老人们坐着理发,接过暖和的厚衣厚被,都露出快乐的笑容。

“心有善德,才有所得。”这行字醒目地压在杨龙江办公室桌子玻璃下面。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的行事风格。今年 10 月份,杨龙江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现在,老人走进我心里,我也走进了老人们的心里。”说这句话的时候,杨龙江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羞赧的笑容。

(崔艳)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