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1-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省出台工伤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新规

    摘要:本报讯1月20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近日,省财政厅会同省人社厅、省税务局印发《安徽省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预算管理和责任分担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着力从预算管理、责任分担、预算执行、考核激励

  • 我省内河首条滚装航线正式开通

    摘要:本报讯记者从省港航集团获悉,近日,合肥-上海汽车滚装航线首航仪式在合肥派河港举行,标志着江淮运河首条滚装航线开通,这也是我省内河开通的首条滚装航线。合肥—上海汽车滚装航线从合肥港派河港区起运直达上海海

  • 2024年我省新登记经营主体121.31万户

    摘要:本报讯1月17日,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全省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21.31万户,总量已达831.55万户,同比增长3.73%。其中,企业数量增至248.06万户,同

  • 徐晖委员:推动汽车文化和旅游融合

    摘要:近年来,我省汽车产业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省“首位产业”。省政协委员、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晖瞄准汽车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推动汽车文化和旅游融合,助力“首位产业”

  • 张灯结彩迎佳节

    摘要:1月19日,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居民在欣赏花灯。随着春节的临近,安庆市岳西县城乡张灯结彩,年味已浓,处处呈现出一派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吴均奇/摄

  • 2025年安徽春运交通服务“指南”发布

    摘要:本报讯1月19日,省交通运输厅发布《2025年安徽春运综合交通出行服务指南》,预计春运期间全省高速公路出口流量约6305.18万辆,全省客车出口流量约5652.80万辆,较之2024年春运皆有所增长。

  • 韩东成代表:加快培育未来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摘要:两会期间,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省劳动模范韩东成带来了九项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的建议,其中特别强调了加快培育未来产业,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的重要性。针对未来产业的发展,韩东成提

  • 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摘要:本报讯1月20日上午9时,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安徽大剧院隆重开幕。会议听取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安徽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计

  • 2024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共济3.71亿人次

    摘要: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19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2024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共济3.71亿人次,共济金额511.54亿元。从共济地域看,同一统筹区(通常是同一个地市)内共济3.41亿人次,共济金额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出台工伤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新规

   期次:第8502期   

本报讯 1 月 20 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近日,省财政厅会同省人社厅、省税务局印发《安徽省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预算管理和责任分担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着力从预算管理、责任分担、预算执行、考核激励等环节,实现基金运行全过程管理。

《办法》坚持基金统一收支、责任分级负责、缺口合理分担的原则,强化基金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建立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促进的省、市政府责任分担机制。

在预算管理上,《办法》明确工伤保险预算收支项目,界定收支范围;明确预算决算编制主体、编报程序、管理要求;明确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和基金调度管理要求;明确预算执行报告和预算调整程序;明确各级人社、财政、税务等部门在工伤保险预算、决算、绩效管理等方面的职责。

在缺口分担上,分级责任充分“厘清”。《办法》确定省级政府领导责任和市、县(市、区)政府管理的主体责任,根据各市预算完成情况、政策执行情况,合理分担缺口责任。甄别基金收支缺口,区分为管理性和预算收支缺口,对不同类型的缺口,结合考核结果,设定不同的省市分担比例。同时,对基金预算编制时当期收支正结余、负结余时,分别按省与市县分担9:1、8:2确定缺口分担比例。

在预算执行上,《办法》将基金缺口分担与预算执行挂钩,对各市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缺口预算与决算差异在 5%以内的,按原比例分担;超出5%—10%的,超预算缺口部分省级统筹基金分担 60%,市县分担 40%;超出 10%以上的,超预算缺口部分由省级统筹基金分担40%,市县分担60%。

在考核激励上,《办法》提出,管理性缺口中违规少收多支部分,由市县政府财政全额承担;其他原因产生的缺口额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核定,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分级承担,考核结果为优秀、较好、合格、不合格的,省市分担比例分别为7:3、6:4、4:6、3:7。(本报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