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5年春节,我省以“文旅惠民促消费 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一系列聚焦“非遗贺新春”的宣传展示活动,共计502 场次,吸引了线上线下超过2300 万人次参与,实现销售收入近 7 亿元,为全省文旅市场迎来了新春的“开门红”。
1 月 21 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亳州市举办了 2025“多彩四季”安徽非遗嘉年华第一季暨非遗过大年启动仪式。此次活动发布了30个“非遗年货购物月”促销好物和12条安徽非遗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汇聚了近万件非遗相关产品,全面拉开了全省庆祝春节申遗成功、展现春节非遗保护成果、激发春节消费活力的序幕。
在春节期间,全省各地采用“1+16+N”的模式,即一个主场活动,16 个市各自举办系列活动,以及 N 个县区、乡镇的分散活动,共同构成了精彩绝伦的非遗展示盛宴。在合肥,首届逍遥津新春灯会上,黄梅戏、徽剧、皮影戏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肥东洋蛇灯等民俗表演也隆重登场,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庐阳剪纸、庐阳刺绣等非遗产品在灯会现场展销,更是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黄山市歙县举办的第十八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上,舞龙舞狮、戏剧演出、鱼灯展演等不间断地进行,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非遗的盛宴。寿州古城则集中展示了踩街大巡游、新年戏曲专场演出等,豆腐宴、大救驾等数十种非遗项目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体验。此外,滁州市全椒县的“正月十六走太平”传统民俗盛会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约60万游客参与。
在非遗传承实践方面,各地文旅部门、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及传承人齐心协力,围绕春节相关的非遗项目广泛开展活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内,鱼灯巡游、秋千抬阁等精彩展演火爆出圈,展现了人民共享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的生动画面。首届傩王争霸赛等特色活动也通过傩戏、傩舞等形式向全国游客展示了傩文化的魅力。
在非遗展销方面,各地以“非遗年货购物月”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歙县的“鱼灯”热度火爆,销售额达百万元;瞻淇村接待游客近十万人次,旅游消费创历史新高;国家级非遗项目古井贡酒销售额超亿元;六安瓜片等非遗产品也备受青睐。
此外,我省的部分非遗项目还登上了央视舞台。文房四宝、珠算、萧县农民画等精彩亮相 2025 年央视非遗晚会。央视还对阜阳临泉杂技、寿县“古城年味浓 民俗非遗迎新春”等数十种非遗进行了宣传报道,让亿万观众感受到了安徽非遗的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