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直以来,淮海实业集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拼经济、抓改革、强党建,交出了提质向新答卷。
聚能提级壮产业。坚持把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定做强建材新材料、做精装备制造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延伸建材新材料产业链条。坚持走“绿色化、低碳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建成相山水泥熟料生产线、绿色智能示范线等项目,相山水泥被选定为省内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标准制定单位;煤矸石高值化利用项目进入“省属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清单”。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坚持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建成安徽矿机智能工厂,研发智能化集成控制支架等产品,跻身国内A类支架生产企业;建成华星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正弦滚轴筛获评“安徽工业精品”,并主导制定行业标准。提升现代服务业实力。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专业化运营、差异化服务”之路,发展以环境治理、物流贸易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健康养老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中勘科技注浆减沉技术逐步走向全国主要煤炭产区,淮海物流取得国家4A级物流企业资质,相王现代形成“三位一体”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创新强擎增动能。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动力,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能。强化创新赋能。以研发经费投入年均 21.54%的增幅,完成 186 项重点研发项目,煤矸石高效脱碳首创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注浆减沉技术应用技术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建成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6家创新平台和9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深化改革赋能。推进星辰公司整合重组,有序处置“两资”“两非”企业,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清单闭环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完善“三规则”“三清单”,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内在动力活力充分释放。
开放合作拓空间。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主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谋项目、寻合作、求转型。坚持招大联强。主动与海螺集团、中冶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和股权合作,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并建成投产装配式建筑、环保装备等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深化地企合作。积极与属地建投、城投,开展股权合作,携手发展资源开发、环境治理等业务,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强化校企合作。先后与中南大学、中国矿大、山东科大等高等院所合作,研究探索煤矸石高值化利用、智能筛破一体机等新产品、新工艺,成功研发覆岩隔离注浆减沉技术,深化产学研用,培育新质生产力。
面向未来,集团党委将全力以赴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打造更具战略定力、发展活力、竞争实力的现代化产业集团,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更多淮海力量。
(晟束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