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印发《宿州市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指引》),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
据了解,《工作指引》积极参考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先进经验做法,紧密结合宿州实际,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明确宿州市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的总体目标:不断夯实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基础,引导社区居民、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平台企业等社会多方参与,科学打造新就业群体满意、居民支持的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全面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停车难”“取餐 难 ”“ 送 餐 难 ”等 堵 点 难 点 问 题 ,促 进 新 兴 领 域 健 康 发展。
《工作指引》提出,到 2025 年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成示范“友好场景”160 个;到 2026 年 6 月底,基本破解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停车难”“取餐难”“送餐难”等问题,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友好氛围。同时,提出友好机关、友好商圈、友好小区、友好物业等八个方面的建设标准,为各地各部门稳妥有序推动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提供了实施路径。
《工作指引》要求,宿州市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新就业群体的实际,将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纳入工作总体安排,重点解决新就业群体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同时,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进一步凝聚关爱力量,探索适应行业特点、紧贴群体需求、满足各方关切的服务管理有效途径,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有效协同的工作体系,有序推动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
(文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