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上大学了。”42岁的孙延锋说着说着腰板越发挺直,眼睛看向远处,闪着光。
时隔20多年,他再次走进校园。孙延锋是合肥江淮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产业工人。2月23日,在合肥市职工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孙延锋作为一线产业工人学员代表发言:“作为一线工人,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也一直在向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员工的道路上努力打拼。”
“农民工免费上大学”是合肥市职工大学的金字招牌,已经办了十三届,迄今一共录取1873人。在去年5月的招生环节,合肥市职工大学将“免费上大学”的对象范围拓展到了一线产业工人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今年录取的232 名新生中,除了89名农民工,还有122名一线产业工人和15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这是我们学校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具体举措,也是我们职大教育发展中的一次大跨步。”合肥市职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申广胜说。
近年来,合肥市职工大学牢牢把握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聚焦工会重点关注群体,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支持农民工、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学员可以通过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搭建的线上学习平台,自主开展系统化的课程学习、作业提交及考试考核,让学习不再受到时空和空间限制,缓和了“工学矛盾”。
合肥市职工大学还发挥工会特色,邀请国家、省市级劳模工匠和技术能手作为实践教师授课。开学典礼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机加试制部总监姚金健以《我认为的劳模精神》为题,开展了一场“劳模工匠进课堂”的现场宣讲,他勉励学员只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平凡岗位也能成就非凡价值。
据记者了解,为助力职工素质技能提升,合肥市职工大学搭建了“农村劳动者提素质·强技能行动”“合肥工匠学院”“五一学堂·合工培训”等培训平台,并深化校企合作,在京东方、蔚来等13家企业建立实训基地。
“免费上大学”给农民工、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提升自我的空间,受到了广大一线劳动者的热烈欢迎。顺丰快递员唐杰和刁童既是合肥市职工大学的同班同学、又是同事。当唐杰从公司工会那得知了合肥市职工大学“免费上大学”项目,便积极报名考试。他还鼓励同事刁童一起报名:“咱们一起学习,还可以互相照应。”唐杰告诉记者,他报的是大数据会计专业,想通过学习,多掌握一门技能,为自身增加竞争力。“我们还有同事想报名,结果错过了报名时间。”唐杰说。
“一开始心里还有点打鼓,毕竟已经离开学校那么久了。但是想要进一步发展,学历是一道门槛。”孙延锋在厂里从事设备检修工作,是班组里的技术骨干,曾多次获得集团技能比赛的优秀名次。在“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和给上高二的女儿做榜样”的双重祈愿之下,孙延锋报名参加考试并顺利考上合肥市职工大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
“我终于可以上大学了!”开学典礼给了学员们满满的仪式感,不少学员表示此刻终于圆了大学梦。
从班组车间到大学课堂,这一刻不仅是圆梦,更是梦想的新起点。孙延锋在台上发言时说道:“社会发展迅速,知识不断更新,我们唯有持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越老越香、不可替代。”
(本报记者 余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