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7 日,北京一场高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备受瞩目。52 岁的刘庆峰与 40 岁的梁文锋,作为仅有的两位AI 企业领头人出席座谈会。有人仿一句足球界的经典解说“打趣”:刘庆峰望着坐在对面的梁文锋,满眼皆是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企业亦然。梁文锋的深度求索绽放于杭州,而刘庆峰的科大讯飞则发迹于合肥高新。一城一企从来都是“双向奔赴”。正如深度求索带火了杭州,12年前,以科大讯飞为核心,合肥高新区成立国内首个语音及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如今,中国声谷已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1500余家。
事实上,从获得第一笔投资,到成为中国声谷的核心企业,再到集聚超 1500 家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科大讯飞的成长历程,正是合肥高新区赋能民营企业从一株“苗”长成一棵“树”,进而形成一片“林”的生动写照。
数据显示,合肥高新区“五上”企业 1265 家,民营企业占 95%;2024 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6家,民营企业占比97%。“苗”“树”“林”民营企业缘何在合肥高新区茁壮成长?日前笔者走进这里探求这片土地上“民营经济森林”长成的密码。
育好一株“苗”——精准“滴灌”
春节档,《哪吒2》爆火出圈。影片里“三龙出逃虚空裂口”片段中的关键特效制作,出自合肥高新区的一家企业——合肥瀚灵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瀚灵数字科技”),虽然该企业参与制作的镜头只有30多秒,但用了小半年时间,反复易稿20余次,将东方神话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成为影片的高光片段之一。
成立于 2023 年的合肥瀚灵数字科技是一家典型的初创型企业。去年,企业迁至合肥高新区腾讯众创空间,获得众多政策、资源支持,团队规模不断扩大。“从十多人增加到 30 多人,除了特效团队,还增添了灯光渲染团队、解算团队等。”该企业负责人说,“合肥高新区和众创空间给我们全方位的创业孵化支持,包括办公空间、基金投资、知识产权规划、政策申报和高企申报等,给了企业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心无旁骛地在电影和游戏 CG里深耕。”
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是主力。目前,合肥高新区国科小突破 4000 家。面对如此之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如何让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
从合肥瀚灵数字科技的受惠可看出,合肥高新区开出了“精准滴灌”的处方——从办公空间到政策申报再到基金投资,一言以蔽之:企业缺什么,政府补什么。尤其针对初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合肥高新区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作用更为明显。
合肥高新区区属国企合肥高新控股集团在安徽率先设立全国资天使基金、种子基金,重点支持早期项目发展,此外还布局了 15 支聚焦早期项目投资的基金,累计规模近 50 亿元,支持早期项目超 300 个,补位市场化基金对初创期项目投资的缺位,为早期科技型项目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此外,该集团还与中国科大先研院合作设立合肥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用于支持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重点研发项目及相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截至目前,参控股基金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约150个。
护“壮”一棵“树”——梯度培育
民营企业成长过程好似一株“苗”长成一棵“树”。何以为“树”?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其一。去年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合肥高新区新获批企业 36 家,占全省新获批 31.8%,占全市新获批 60%。截至目前,全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 97 家,占全省 13.9%,较去年提高了 3.2%;占全市 40%,较去年提高了6%。
资本市场更为直观。2024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短短3 日,合肥高新区两家企业——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敲钟成功。目前,该区已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35家。
无论是“小巨人”企业的养成,还是助力企业资本市场“敲钟”,合肥高新区赋能“工具包”里,都有一件“法宝”——梯度培育。
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为例。此前,合肥高新区出台《合肥高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攻坚方案》,依据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要求,分层级梳理出符合条件的企业 2500 余家,进而形成“区-市-省-国家-单项冠军”的五级梯度培育模式。
再看助企上市,合肥高新区构建了“储备、培育、股改、辅导、申报、上市”的六级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辅导工作,助力企业分阶段、有计划地迈向资本市场。
繁茂一片“林”——进阶的产业“森林”
独木不成林,深知此理的合肥高新区,致力于打造一个共生共荣的民营经济产业“森林”。何谓“森林”?产业集群最为具象。这片 194 平方公里的产业沃土,能见“林”的不只有“谷”,还有一条“道”——云飞路。别看它只有几百米长,却累计孵化培育了近 30 家量子企业,因此得名“量子大道”。如今,合肥高新区已汇聚64家量子科技企业,形成了覆盖通信、计算、测量等多领域的“量子丛林”。
当空天信息产业聚拢合肥 90%相关企业、集成电路重点产业链企业突破 200 家、生物医药产业园稳居全国前 15 强时,合肥高新区正绘就一幅民营经济由“木”而“林”的进阶蓝图。(任兰 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