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4-0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黄山怀旧门票打卡活动受追捧

    摘要:本报讯近日,黄山风景区掀起怀旧打卡风潮,限量推出了20000张复刻版1985年纸质门票。3月25日,笔者看到,不少游客在现场领取到了复刻版1985年纸质门票。“很有纪念意义。”辽宁游客程慧惊喜地举着刚

  • 越唱越喜欢,一唱一辈子

    摘要:“我要来打油,嘿嘿嘿,呦嚯,抡起那个打油锤呀……”近日,嘹亮的歌声穿过稀薄的晨雾,在池州市石台县横渡镇鸿陵村响起,瞬间打破村子的宁静。循着歌声望去,石台民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66岁的

  • 2025全国体育文化宣传推广活动首站在望江启动

    摘要:本报讯3月29日,2025全国体育文化宣传推广活动暨“奔跑江淮”和美乡村健康跑(安徽·望江站)在安庆市望江县人民政府南广场开幕。本次活动是2025全国体育文化宣传推广活动的第一站,以“传承中国体育文化

  • 梨花盛开迎客来

    摘要:3月30日,汉服爱好者在亳州市利辛县新张集乡敬梅生态梨园观赏梨花。当日,利辛县新张集乡首届梨花旅游文化节开幕。现场不仅有“梨花仙子”汉服体验、亲子农耕体验等项目,还设有特色美食、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市集

  • 中煤矿建集团举办职工健身大赛

    摘要:本报讯3月28日,由淮北市总工会、中煤矿建集团工会主办的中煤矿建集团第十四届职工健身大赛在宿州举办,集团所属13家二级单位15支代表队共200余名职工参加比赛。本次比赛包括广场舞、健身操、自由舞蹈等项

  • 肥西县总工会开展阅读分享活动

    摘要:本报讯近日,由肥西县总工会主办,县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县新华书店承办的“工悦领读·共沐书香”肥西县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阅读分享活动在上派镇金星和园城市阅读空间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步根与社区居民、职工

  • “演艺+文旅”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摘要: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落儿岭镇,春日的风掠过草木葳蕤的崖壁,峡谷中忽然迸发出轰隆隆的爆炸声。仿真的战机从人们头顶掠过,硝烟火光中,鹿吐石铺大捷的壮烈场景震撼着上千名观众。这是大型实景演出《

放大 缩小 默认

越唱越喜欢,一唱一辈子

——记石台民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著成

   期次:第8548期   

“我要来打油,嘿嘿嘿,呦嚯,抡起那个打油锤呀……”近日,嘹亮的歌声穿过稀薄的晨雾,在池州市石台县横渡镇鸿陵村响起,瞬间打破村子的宁静。循着歌声望去,石台民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 66 岁的杨著成,正在和他的学徒一道彩排石台民歌。

石台县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石台民歌便是其中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是由当地民间艺人自编自唱的一种民间歌曲。2017 年,石台民歌被列入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杨著成便是石台民歌的传承者与创新者,传唱石台民歌40余载。

“传统石台民歌曲调优美,包含号子、高腔、长腔等,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欢快,歌词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不同而随时变化,朗朗上口。”说起石台民歌,杨著成难掩喜爱之情。“石台民歌太好听了。”他说,因为喜欢就跟着唱,越唱就越喜欢,这一唱就唱了一辈子。

杨著成自幼在石台县横渡镇鸿陵村长大,从小就对石台民歌有浓厚的兴趣。“同村长辈杨清辑是石台民歌第三代传承人,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在他的带领下开始接触石台民歌。”他回忆道,“每当他唱起那悠扬的石台民歌,我就静静地坐在一旁,听得如痴如醉。”

时光飞逝,成年后的杨著成进入石台县原兰溪乡文化站工作。“1984 年,我走上工作岗位,当时就觉得自己比别人多了一份特殊的机缘,一定要挑起让更多人了解石台民歌的重担。”杨著成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演唱石台民歌,台下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可随着流行歌曲的盛行,唱山歌的人越来越少了。”看着曾经热闹非凡的石台民歌逐渐走向落寞,杨著成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立志要将这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说着,杨著成拿出珍藏的笔记本,一页页翻给笔者看:“老一辈人大部分都记不清完整歌词,有的只会哼点调子,有的可能只会唱一句或一段,他们一边唱,我就一边记。收录回来后,开始对这些零散的‘碎片’进行整理、拼接,还原民歌原本的模样。”笔记本上是他多年来走村串巷收集的几十首石台民歌素材,有歌唱石台自然风光的,也有反映人民劳作生活、地方民俗风情的,每一句歌词都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

笔记本的纸张早已泛黄、翻旧,可手写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随便挑一首,杨著成张嘴就能唱。不仅收集,杨著成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创作,他编创的《汗水换来丰收年》已成为石台民歌的代表曲目,一曲《山风伴你好还乡》更是将石台人民的热情好客展现得淋漓尽致。

寒来暑往,经年累月的学习和积累让杨著成的唱功越发精进。他唱着石台民歌,走出石台,走向省城,走进长三角,让更多人领略石台民歌的独特魅力。2018年9月,杨著成参加首届“巴城杯”长三角民歌邀请赛,凭借经典的《秋浦放排号子》获得最佳创编奖。2024年7月,杨著成被评为石台民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除了教授流传已久的石台民歌,我还会编写一些与当下政策、地方文化相关的山歌,把传统非遗和红色文化巧妙融合,这样能让更多人了解、传唱石台民歌。”在杨著成的一腔一调中,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链接,经典与时代同频共振。

在杨著成的不懈努力下,石台民歌重焕生机,传承之路硕果累累。2023年9月,杨著成的徒弟丁霙毕业后回到石台县,成为石台县牯牛降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业余时间,丁霙便在杨著成的指导下学习传承石台民歌。“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传承石台民歌的队伍,我打心眼里高兴。”杨著成说。

为更好地推广石台民歌,让更多老百姓感受石台民歌的魅力,杨著成全身心投入到石台民歌的编写、创作、演唱以及授徒等工作中。只要县里乡里有演出机会,杨著成便会主动报名参加。2014 年起,杨著成频繁走进中小学、敬老院、景区,开设民歌讲座,传唱和宣传民歌,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石台民歌。

“文化活动的举办、民歌传承讲座和授课,有助于开启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感知,激发他们的热爱,引导他们自觉成为石台民歌的保护者、传承者。”杨著成说,成为省级传承人以后,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更有责任把石台民歌传承和发扬下去。他以后还会多唱、多学、多积累、多收徒,深入乡村做好石台民歌的挖掘与保护工作,让更多年轻人接过石台民歌传承和保护的接力棒,使石台民歌久唱不衰。(潘欢欢)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