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4-0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池州市调整住房公积金相关使用政策

    摘要:本报讯日前,池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发出通知称,为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作用,更好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决定对住房公积金相关使用政策进行调整。通知明确,缴存人购买自住住房,其家庭可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

  • 税收宣传进街区

    摘要:日前,国家税务总局淮南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工作人员走进春申里文旅街区向市民、经营户宣传税收政策。陈彬/摄

  • 居家环境“微”改造,“托起”孤残老人的阳光生活

    摘要:“家,还是原来的家,但又有些不同——床上铺上智能床带,能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数据,服务人员可以实时掌握我的情况;床下垫着充气床垫,可以防治褥疮;卫生间马桶旁、淋浴处安装了辅助把手,防止滑倒。这样既可以不用

  •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落地

    摘要:本报讯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要求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重点内容解读

    摘要:2025年2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二)》”)正式施行,针对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家务补偿等长期争议问题作出细化规定。一、确定夫

放大 缩小 默认

居家环境“微”改造,“托起”孤残老人的阳光生活

   期次:第8552期   

“家,还是原来的家,但又有些不同——床上铺上智能床带,能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数据,服务人员可以实时掌握我的情况;床下垫着充气床垫,可以防治褥疮;卫生间马桶旁、淋浴处安装了辅助把手,防止滑倒。这样既可以不用住敬老院,又有人可以实时关注我、照顾我,真的是省心了、安全了!”近日,提起民政部门的居家养老床位“微”改造,天长市仁和集镇王桥村年逾七旬的残疾老人董福云十分开心,感激不已。

像董福云一样,今年 76 岁的王奶奶,早年因病长期瘫痪在床,民政、残联等部门出资 3000 多元对她家进行适老化改造,并根据其意愿建立家庭养老床位。

“政府为我们安装的养老床位极大地便利了我老伴的日常生活,包括睡眠、洗浴、如厕等方面。同时,在家中用轮椅能够自如转动行走,也让她能够自行用餐。孩子们看到她能够自我照顾,对此感到十分欣慰。”张奶奶的丈夫开心地说。

近年来,天长市民政部门致力于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等智慧养老设施,对老人住所的卧室、卫生间、厨房、客厅、楼梯等关键位置进行适老化改造,营造无障碍空间;对住所安装必要的网络设备和智能化设施设备,包括网络连接、呼叫应答、智能感应、生命体征监测等必选项目,实现 24 小时远程智慧化服务响应,此外,还由专人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康复理疗、陪同老人外出就诊等服务。除服务老人外,工作人员还可对长期照护老人的家属开展康复知识、护理技巧、精神慰藉、安全防范、安宁疗护等护理培训。

“家庭养老床位带给老人的变化,还不止这些。我们每月上门服务 4 次,基本上每周一次,为老人测量血压、血氧等生理指标,查看日常服务记录,如果发现老人身体情况异常,会及时告知家属并建议去医院就诊。”安徽社家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到。

据统计,仅 2024 年以来,天长市已为 597 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安装了家庭床位,同时还有 700 多位老人享受着居家上门服务,实现老人“养老不离家”的心愿。

下一步,天长市民政部门将以完善“中心+服务站+居家”养老模式为基础,继续围绕老年群体多元养老需求,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引进社会力量、创新养老服务方式等措施,破解失能老人照护难题,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15 分钟服务半径”,从“线上”到“线下”,打通老年暖心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炳旺 孙奇 汪昌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