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安,南依大别山、北枕大淮河,山水相映、全域美丽。这里是新时代全域旅游的智慧“试验田”,书写着让世界为之驻足的文旅新篇章。4 月 11、12 日,记者随省文旅厅“春茶春学”采风团走进这片红色的土地,走进春天的六安。
夜游红街 遇见不同的六安
夜色笼罩皋城,六安红街文化园灯火璀璨、人潮涌动。作为安徽省十佳夜游街区、皖美消费新场景的典范,如今这里不仅是城市夜经济的“黄金地标”,更是一座融红色基因、民俗风情与潮流活力于一体的“文化不夜城”。4月12日,记者夜游红街,感受与白天不同的六安。
“文化园地处城市中央核心地带,是我市首个城市综合体项目‘世纪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861行动计划’文化产业项目。”六安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还是省特色商业示范街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省 2024 年“皖美消费新场景”、省十佳夜游街区和六安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非遗传习基地。
六安本土地域文化中最为绚烂夺目的红色文化是红街文化园的灵魂。夜幕下,革命历史墙绘与声光电技术交织,再现大别山革命峥嵘岁月;街区内的“红色教育基地”推出夜间红色故事剧场,游客可参与互动体验,感悟信仰的力量。每周六晚,“红街周末有戏”如约而至,非遗戏曲、红色歌舞、群众快闪轮番上演,让红色文化在夜色中“活”起来。
“今天的红街文化园各大业态彼此融合,相互促进,为广大游客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居于城市中心的高品质一站式夜间休闲消费集聚地。下一步,我们将顺应城区特色文化旅游休闲业的总体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大襟非遗传承基地,包括大襟非遗文化馆、非遗工坊、文创馆、大师工作室、直播基地和 10 万+红绣娘创业再就业基地,发挥产业融合互动效应,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核心竞争力。”文化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新”推开 激活文旅消费新活力
今年 2 月以来,六安市以“春在六安等您来,万紫千红大别山”为主题,围绕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新消费等“十新”要求,推出“花开六安”“茶香六安”“研学六安”等八大主题产品、200 场特色活动、1000场春游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邀请广大游客来六安赏春花、品春茶、食春味、逛春市,共享皋城春日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盎然景象,有效释放春季文旅消费潜力,预计将吸引游客1000万人次。
六安市精准对接推进全域破圈,成功举办2025年博盟千家旅行商走进大别山活动,迎来千家旅行商踩线文旅资源,并承办第一届博盟中小微旅行商合作发展交流会。从沉浸式体验六安文旅到深度探讨大别山革命老区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从实地考察、资源对接、推介交流到见证鄂豫皖三省环线旅游仪式启动,形成“资源整合—品牌输出—服务升级”三维联动效应。
焕新场景 解锁文旅产业新引擎
六安市聚焦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持续推动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在全域涌现,在全省率先编制《六安市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指引》,引导文旅企业转型升级、产品迭代。重点实施天堂寨、万佛湖等12家重点景区“提标进阶”工程,完成水上娱乐、光影互动、滑道漂流等改造升级项目 1.84 亿元。试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分配激励,举办“首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形成“政策激励—创意迸发—市场变现”的良性循环。
为释放新兴业态优势,六安市探索“低空飞行+旅游”领域,投入资金 1.3 亿元建成迎驾汉驰航空、单家埠航空研学基地等低空旅游项目,推出观光航线12条,全市低空飞行年接待游客近 4 万人次,综合收入 1200 万元;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开发“大别雪乡”旅游产品,将“冷资源”变“热产业”,全市滑雪场2024-2025年雪季累计接待游客 18.7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6600 万元;打造红色演艺项目,红旅小镇汤家汇“十万剧场”创新打造全国首部沉浸式红色演艺戏剧《立夏》,开发党建VR体验剧目《星火相传》,入选全省数字文旅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六万情峡景区推出大型抗战实景剧《大别山传奇》,累计演出1000余场次,观演6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5000万元。
六安市还构建多元产业生态,建成六安瓜片茶文化体验中心、太平畈石斛馆等特色场馆。皖西黄大茶联合知名奶茶品牌“霸王茶姬”推出“晴山栖谷”特色产品,上市 2 天全国销量逾 300 万杯,霍邱“法式鹅肝”线上话题浏览量达 4.2 亿人次。培育“研学大别山 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旅游品牌,2024年全市吸引研学游客2850万人次,同比增长26%。
融合发展 绘就全域旅游新图景
六安市坚持规划引领、精准定位、科学布局,出台十大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积极构建大别山、江淮分水岭、主城区、淮河水乡四大片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奋力打造全国知名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长三角高品质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目的地和上海市、合肥市最美“后花园”。
以田园风光为基础,六安市实施农业与文旅有机结合,建设林水寨、符桥景区、梦乐帝巧克力小镇等农旅共生型景区,结合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等元素,打造众多集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开展“村晚”“村超”“村BA”等文化活动4.6万场次,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还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吸引外地游客前来体验。
依托大别山优质的森林资源,六安市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作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陡沙河森林小镇以森林资源为核心,结合温泉、山地、溪流等自然景观,形成独特的生态康养环境。森林音乐会、瑜伽工作坊、健康讲座等活动丰富了游客的康养体验。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拥有“植物的王国”“花的海洋”等美称,奇峰、怪石、云海和瀑布吸引了大量游客,高空滑索和绝壁栈道项目深受年轻游客喜爱。
全域旅游,全市协同,近年来,六安市文旅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据悉,2024 年,该市接待游客 687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52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1%和29%。刚刚过去的2025年清明假期,全市接待游客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6.09%和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