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每拿到一本好书,都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仔细阅读,生怕漏掉书中的精彩。日子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观。
读智慧。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都亲身感受一下,什么地方都去走一走,而读书,就是将古今中外优秀人士的经验、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的过程。在读书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历史,认识了世界,丰富了大脑,净化了心灵。
读心境。读书可以摆脱功利之心,读出自己的心境。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打破界限跟名人交谈。你一边读着书,书也一边读着你,与书进行一场灵魂与精神上的对白和交流,尽情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从书中获得痛苦的解脱、精神的超然、人生的感悟、情操的陶冶,使你面对争名夺利而不跟进,面对荣辱损誉而不移志。
读精华。俄罗斯剧作家骞·斯迈尔斯说:“好书常如最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一生思想的精华。”读书应有所选择,要读精华的书。果戈里《死魂灵》中的那个彼得尔希加的“读书法”,是不可取的,他嗜书如命,什么书都读,读而不化,结果读了一辈子的书,在书中却一无所获。别林斯基曾经指出:“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从精华的书中感悟人生哲理,通晓古今兴衰,洞悉天下民生,体验世俗风情,把握时代脉搏,捕捉人间盛景;要读书中的精华,从中聆听教诲,吸取营养,融入灵魂,与之共思共语,读出智慧,读出思想,读出见解,读出创造。
读良医。宋代长寿诗人陆游有名句“病须书卷作良医”。汉代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也”。清代钟菱说:“忧愁非书不释,愤怒非书不解,精神非书不振”。其实,读书也是一种运动,是一种心理运动。读书、吟诵不仅视觉器官和口腔要运动,而且人的思绪也随着书中的情节、感情、哲理、节奏、音韵而起伏变化,还要用大脑不断地思索以从中获取新的启迪。现代医学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达到相对平衡,血液循环加速,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能够促进有益的激素和活性物质的分泌,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和抗病能力。
所以,科学家说,读书是一种“思维体操”。读书的过程,就是陶冶情操、调节情感、舒缓身心的过程。多年来,我以书籍为良药,思想烦闷时,让书来解忧;身心疲惫时,让书来休憩;孤单寂寞时,让书来谈心;意志消沉时,让书来鼓劲;私欲诱惑时,让书来定心;文思枯竭时,让书来启迪;心灵受伤时,让书来抚慰。读书使我情趣高雅,意识流畅,心胸开阔,摆脱了忧愁烦恼等消极心理困扰,优游于生活的乐趣之中。
(陈思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