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4-2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防骗知识进车间

    摘要:4月23日,阜南县公安局于集派出所民警在谷堆村一乡镇企业车间内,向职工宣讲防范金融诈骗知识。阜南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联合于集派出所走进辖区企业,向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开展防范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宣传活动,增强

  • “粮”字号旧址蝶变城市“新地标”

    摘要:老粮库、老粮站不仅承载了历史,还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粮库、老粮站面临搬迁或功能衰退,其旧址如何找到新定位、新用途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近日,记者跟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 种植菊花促增收

    摘要:4月23日,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佟营村的药农在种植菊花。暮春时节,亳州市农民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种、春管等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亳州市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

  • 安徽启动“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

    摘要:本报讯近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通知,部署4月至12月在全省开展“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聚焦“助力重塑信用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畅通修复渠道、开展精准帮扶、深入走访调研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信用修

  • 我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摘要:本报讯4月2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安徽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

  • 安徽省劳动竞赛和省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评选表彰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摘要:本报讯4月24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出席发布会,介绍安徽省劳动竞赛和省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评选表彰情况并答记者问。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朱颖参加发布会。

  • 我国到2026年将制修订超百项智能制造国家与行业标准

    摘要:新华社4月23日电记者23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日前印发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目标。《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期次:第8565期   

本报讯 4 月 24 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安徽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

据了解,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促进消费摆在突出位置,2024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提振消费作为重中之重,推动一系列促消费扩内需政策落地显效。2024 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2.4 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速10.8%、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从3.6%提高到5.0%。今年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5.8%、高于全国 1.2 个百分点,居长三角第 1 位,消费已经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据悉,《方案》起草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方面考虑:一是贯彻落实国家要求。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对标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先发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我省实际,因地制宜谋划贯彻落实举措。二是统筹供需同向发力。在需求侧,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大力实施外来客源引留行动,全面激发消费需求;在供给侧,重点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大消费新场景培育力度,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消费新需求。三是聚焦堵点精准施策。聚焦制约需求释放和供给创新的突出问题,实施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进一步提升大型活动审批效率,放宽城市商业外摆限制,完善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四是注重协同形成合力。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整合利用项目投资、财政投入、工会经费、消费帮扶等领域资金,推动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方面政策联动发力,让政策真正从“纸上”落到“地上”。

《方案》从八个方面共提出 30 条举措。前七个部分部署实施消费能力提升、新型消费培优、传统消费升级、外来客源引留、消费设施提升、消费环境改善、限制措施清理优化等七大行动,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第八部分从长效机制、投资支撑、财政政策引导带动、金融服务等四个方面提出政策措施。

在文件起草过程中,我省注重国家导向与安徽实际的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确保政策措施有力有效、可感可及。

注重增收减负,着力提升消费能力。把推动老百姓增收减负摆在首要位置,把消费促进和消费帮扶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支持打造线上线下综合平台,引导各类主体扩大脱贫地区农产品和文旅服务采购帮销,更好激发脱贫地区内生动力,实现增收与消费良性互动。

注重优化供给,加快培育新型业态。主动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引导首发经济、“人工智能+消费”、IP 经济、户外运动等新兴消费加快发展,推动商贸零售、住宿餐饮、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焕新升级。我省还将建立消费新场景培育壮大机制,推出场景创新“揭榜攻关”清单、供需合作机会清单和要素资源供给清单,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新需求。

注重改善民生,提升普惠消费品质。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并重,聚焦“一老一小”,支持建设一批“单位内”“家门口”“社区旁”托育机构,推动托育服务与职工上下班时间衔接;加力推进适老化改造,丰富老年助餐、老年教育、银发旅游等供给。

注重创新机制,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在减少消费限制方面,放宽促销活动、社区集市等商业外摆限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错时开放共享,减少对大众消费场所不必要的行政检查,让城市消费更有“烟火气”。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加快推进大型群众性活动审批许可“一件事”改革,压缩大型营业性演出审批时限,完善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激励机制。

注重财税金融支撑,联动形成政策合力。投资政策引导,从优化投资结构和引导社会资本入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项目投资,形成政府引领、社会参与的投资格局。面向企业,设立消费类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保障消费金融服务链条畅通。(本报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