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4-2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全科社工”温暖入户开“民生处方”

    摘要:春日里,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70余名社区工作者如同“全科医生”,每天用脚步丈量着40个小区的“健康脉搏”,尽心竭力为居民排忧解难,用细心真心换居民安心省心。去年7月以来,秋浦街道依托“优+”畅连工程,

  • 劳模宣讲走近新就业群体

    摘要:近日,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县桥社区党委邀请街道“新心相印”宣讲团成员、安徽省劳动模范张洪走进美团外卖香港广场站点,开展了一场劳模精神宣讲活动。活动中,张洪结合自身在百大电器的奋斗经历,用朴实生动的语

  • 占房不走?强制迁出!

    摘要:本报讯4月22日上午,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法院20余名干警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检察院派员监督见证下,前往合肥市经开区某小区一处住房进行了一次强制执行行动,在强制迁出工作完成后,执行团队将房屋及时交付给

  • 亳州发行“牛肉馍”公交卡

    摘要:本报讯记者从亳州公交集团了解到,亳州公交以牛肉馍为设计灵感推出首款异形公交卡,于4月27日开始发售。牛肉馍是亳州的一张特色名片,深受亳州人民的喜爱,也是许多外地游客到亳州必尝的美味。“牛肉馍”公交卡不

  • 合肥庐阳城管试点户外活动审批“上门办”

    摘要:本报讯4月24日,记者从合肥市庐阳区城管局获悉,该区优化商业综合体、沿街商铺服务举措,在全市率先试点户外活动审批“上门办”新模式,将审批事项从“窗口办”升级为“家门口办”,切实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

  • 养殖蛋鸡助力乡村振兴

    摘要:4月24日,界首市任寨超艳家庭农场内,郝超艳夫妇正捡拾新鲜鸡蛋,准备装车发往外地市场。该农场扎根任寨乡苗湖村11年,蛋鸡养殖规模从3000只扩至3万只,年产鸡蛋90万斤,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王

  • 当好企业“服务员”跑出发展“加速度”

    摘要:本报讯前不久,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华帆工业园一家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一笔周转资金,向石牌镇商会求助。商会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为企业牵线搭桥,50万元银行贷款一个星期就到位了。近年来,怀宁县石牌镇商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依托“优+”畅连工程构建基层治理“急诊室”,高效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全科社工”温暖入户开“民生处方”

   期次:第8567期   

春日里,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 70 余名社区工作者如同“全科医生”,每天用脚步丈量着 40 个小区的“健康脉搏”,尽心竭力为居民排忧解难,用细心真心换居民安心省心。

去年7月以来,秋浦街道依托“优+”畅连工程,构建基层治理“急诊室”,推动社区工作者们快速响应、高效解决居民急难愁盼。近日,笔者跟随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小英,沉浸式感受社区治理“问诊”成效。

走进湖心社区盛世华庭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工具箱、急救药箱、政策宣传架等一应俱全,最里面的“三方议事厅”墙面上,贴满了近期解决的充电桩安装、飞线充电整治等民生事项清单。“居民有啥事,下楼走两步就能找到我们,我们上门也要不了几分钟。”社区工作者朱国莲说。

吴小英告诉笔者,自启动“优+”畅连工程以来,秋浦街道在封闭式小区按“六有一超”标准建设小区党群服务中心,这些嵌入居民生活圈的“微型诊疗站”,成为捕捉民生“病症”的第一道关口。街道通过设置“社工 AB岗”制度,安排社区工作者对各自负责的小区,每天开展至少 4 小时“扫楼问诊”,敲开居民家门,“走进去、坐下来、聊起来”。走出盛世华庭小区,行至太阳新城小区A区,社区工作者任晶晶正被一群居民围着话家常。“比打任何热线都快,现在我们有啥事都先找楼下的‘值班医生’。”见笔者疑惑,居民纪先生敞开心扉:今年清明假期,纪先生家楼上邻居不在家,但家中的水管破裂,导致纪先生家楼顶渗水,情急之下,他打电话向社区工作者任晶晶反映情况。不到 30 分钟,任晶晶就带着物业工作人员和楼上住户的亲戚上门勘查,经过多方沟通后,当天就让两家达成赔偿调解协议。

“我负责的网格现有 712 户居民,其中困难家庭 115 户,高龄老人 59 位。”这些特殊群体数据,任晶晶一口报出。这份精准源于每天至少 4 小时的走访,也得益于“智慧网格小助手”。

吴小英告诉笔者,秋浦街道自主开发的“智慧网格小助手”微信小程序自被纳入贵池区“一网统管”平台,有效集成6万余居民需求“电子档案”。独居老人健康状况、居民楼电梯安全、楼上楼下居民间的小矛盾……打开“智慧网格小助手”,居民所需实时更新,一目了然。

“走,带你去看看我们的‘专家会诊’。”上午 10 时许,笔者跟随吴小英来到月亮湖社区的远东国际商贸城。来自贵池区消防、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人员,在街道党工委书记蔡松的带领下,直奔前期摸排的占道经营点位,正在开展周三联合执法行动。“这些货物堆放堵塞消防通道”“屋顶不要挂密集的灯笼,妨碍喷淋器作业”……对照网格工作信息化平台里的问题台账,执法人员高效开展执法工作,商户们积极配合清理,消防通道很快恢复畅通。

针对居民反复投诉的“疑难杂症”,秋浦街道开展周三联合执法行动,由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形成“排查——会诊——治疗——康复”的闭环。“现在执法时,有了社区提供的‘CT片’,哪里有问题一目了然。”贵池区城管执法局秋浦大队队长钱军说。

“‘专家会诊’让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有了更多底气。”

“00后”杨振宇是月亮湖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他告诉笔者,入职前只想把这份工作当“跳板”,两年多的工作历练,让他感受颇深:“基层治理是门大学问,‘扎’进来大有可为。”“入户要带鞋套,这是尊重;聊天要先询问住户最关心的事情,这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杨振宇总结学习和实践的经验,和笔者分享了一次日常工作经历:在远东国际公寓楼开展上门走访时,发现独居老人张奶奶家连续3天未开门,通过系统调出紧急联系人电话,拨打后无人接听,最后联系上老人子女后才知道,老人去了乡下却忘带手机。“当时手心全是汗,生怕真出什么事。”这次“虚惊”让他彻底改变了对社区工作的认识,“现在每次巡查都像做‘全身体检’,门窗异响、水电异常都是‘危险信号’,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轻易放过。”

吴小英对像杨振宇这样勤奋好学的年轻社区工作者非常赞赏。她告诉笔者,培养年轻社区治理“急诊医生”是“优+”畅连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秋浦街道推行“老带新”机制,让44名资深社区工作者与30名“90后”“00”后年轻社区工作者结成对子,在走街串巷中传授“望闻问切”基本功。街道还开设“社区治理微课堂”,每月邀请消防、司法等领域专业人员授课,让年轻社区工作者们不仅学会调解邻里纠纷,还能掌握急救知识、政策解读等“全科”技能。

暮色降临,返程路上,吴小英的手机屏幕弹出消息:太阳新城小区A区广场增设休闲座椅的方案在“三方议事厅”全票通过。“今年年初,街道已在所有社区全面实行‘优+’畅连工程。”她自信地说,“目前,街道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11%,相信在基层治理的‘急诊室’里,将会开出更多更温暖的‘民生处方’。”

(汪玉)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