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应届毕业生们看过来!这些岗位不仅提供五险一金,还搭建了清晰透明的晋升通道,与咱们工商管理专业同学的职业发展规划高度适配!”近日,来自蚌埠工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刘星雨“化身”带岗主播,正通过安徽骏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抖音直播间,热情洋溢地向观众推荐岗位。
作为校企合作“高校学生直播送岗百日实践计划”项目的大学生主播,刘星雨在本场校招专场累计带岗1560个,成功帮助71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我只是在刷抖音时无意间刷到这场直播,因为正好在找工作,就点进去看了看。”安徽科技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应届生程翊桓就通过直播间的互动成功获得丰原发酵中心的面试机会,“青春主播‘上线’,同龄人用熟悉的网络语言对话,一下子让我对岗位有了直观了解,这种直播招聘方式非常高效。”
让“00 后”大学生化身带岗主播,用青春话语为同龄人推荐岗位。今年以来,蚌埠市人社局联合安徽骏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属地高校探索实施“高校学生直播送岗百日实践计划”,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培训,让参与实训的大学生快速成长为既有专业知识又会推介传播的“就业红娘”,用当代大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拆解岗位条件,对接毕业生需求,在抖音等平台架起云端就业桥梁。
“云端”搭台、“指尖”选岗,让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为青春梦想插上翅膀。实践中,蚌埠市人社局指导驻地高校打造“直播带岗”作为产教融合的实践课堂。蚌埠工商学院率先创新开设《直播带岗》校企共建课程,采用“企业 HR+高校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将真实商业案例融入课堂。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人力资源、传播学等理论知识,还需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实战,在镜头前完成岗位分析、话术设计、互动答疑等全流程操作。
“招聘不是简单‘递简历’,而是要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个人特质。”刘星雨坦言,3 个月的实战让她既为他人“送岗”,也为自己“探路”,积累了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等职场技能,更明确了职业规划方向。
安徽科技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孔令超表示,大学生主播更懂年轻人的求职“痛点”,沟通效率比传统校招提升不少。这种“就业+育人”的双轨模式,也正在帮助参与学生提前掌握多个岗位的核心要求,有效缩小了校园与职场的认知差距。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从“找工作”到“送岗位”,蚌埠市人社局以数字化思维重塑人力资源服务链条,让青年学子在“云端”找到绽放舞台,也探索着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数据显示,蚌埠市实施高校学生直播送岗百日实践计划以来,经过专业培训的441名大学生主播已开展225场直播,吸引 70 多万人次观看,展示 20907 个岗位,收集求职意向近 5000 个,助力 4300 余名大学生就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开辟出一条充满活力的就业新赛道。 (张闽生 翁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