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5-2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周五“小课堂”为职工“充电”

    摘要:今年以来,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临涣电务段充分发挥周五“小课堂”作用,让每名职工都成为“老师”,在周五检修空隙时间分享自己的技术特长、学习心得、故障处理经验等,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分析,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

  • 2025年全省工会职工书屋主题阅读示范活动在芜湖举办

    摘要:本报讯5月23日上午,“阅读经典好书争当安徽工匠”2025年全省工会职工书屋主题阅读示范活动,在芜湖市湾沚区工人文化宫举行。来自全省16个地市总工会、省直工会及省产业工会的宣教工作人员和职工代表200

  • 生命因自强之光而闪耀

    摘要:在天长市,有这样一位基层干部,他于1988年因公遭遇车祸致残,成为一名高位截瘫患者,但是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用三十余年的坚守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篇章。他就是天长市铜城镇农经站站长黄

  • 全省网络信息产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交流活动在肥举办

    摘要:本报讯近日,全省网络信息产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交流活动在合肥举办。座谈中,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胡少石宣讲了

  • 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工会审计整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摘要:本报讯近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工会审计整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省总工会一级巡视员曾传发,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金红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传达了全国工会经审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省总工会审计发现问题预警提示

  • 前4个月全省经济稳定增长

    摘要:本报讯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推动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有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整体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1-4月份,全省规模以

  • 为什么要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

    摘要:新华社北京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和改进全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因自强之光而闪耀

——记全国自强模范、天长市铜城镇农经站站长黄宗玉

   期次:第8585期   

在天长市,有这样一位基层干部,他于1988 年因公遭遇车祸致残,成为一名高位截瘫患者,但是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用三十余年的坚守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篇章。他就是天长市铜城镇农经站站长黄宗玉。

5 月 16 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黄宗玉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身残志坚 成为农村改革“弄潮儿”

2015年,天长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9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全省唯一试点县。

时间紧、任务重,黄宗玉以残疾之躯毅然接下先行先试的重任,决定让农村股权改革成为第一块“试金石”。

起初,干部不理解,群众不支持,他没有退缩,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遍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

历经一年的努力,余庄村成立全省第一家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出全省第一本《股权证书》。

实践中,黄宗玉探索出“十八步工作法”和“6556”工作模式,编撰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操作手册(余庄村案例)》,得到农业农村部及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他因此被誉为“安徽农村股改第一人”。

首战告捷,黄宗玉继续砥砺前行。铜城镇多项农村改革试点领跑全市、成为样板:滁州市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现场观摩会在铜城镇召开;龙岗社区“三变改革”成为全省典型;沿湖村作为全国首批土地二轮延包试点单位的做法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黄宗玉超出常人的付出。

群众看到黄宗玉的努力和坚持,纷纷对他表达钦佩:“他虽然是高位截瘫后遗症患者,但是工作起来像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踏踏实实。”

自强不息 甘做扶困助学“暖心人”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黄宗玉用拐杖丈量出人间大爱。

2016 年,他结对帮扶特困户薛玉文一家。薛玉文是一位肢体、听力残疾人,一直与年迈体弱的父母相依为命。看到薛家三口人的困苦生活、破旧不堪的棚屋、门前杂草丛生的逼仄小路,黄宗玉的眼中噙满了泪水。

修路、建房、增收,黄宗玉三招制胜。他自掏腰包修出一条通到薛家门口的 500 多米的砂石路,方便薛家人出行;他帮薛家建了卫生间、铺了水泥晒场,让他们搬进新居;他介绍薛玉文拜师学艺,让他当起“鹅司令”,拔掉穷根。实际上,黄宗玉一家三口的生计仅依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得并不宽裕,但是他还是拿出六七万元,尽其所能帮助薛家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振生活信心。

黄宗玉多次牵头或参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资助困难家庭 30 多户、贫困学生近50人。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薛玉文成为了养殖示范户,曾获黄宗玉资助的一些学生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爱心得到传递,温暖得以延续。

义务宣讲 当好政策落地“宣传员”

作为一名农经干部,黄宗玉始终坚持以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方式让党的声音响在基层、浸润人心,推动党的惠农强农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天长经验-余庄案例”被农业农村部向全国推广后,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300 多个调研团队纷纷来到余庄村学习取经。在此期间,黄宗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让调研团队感到受益匪浅。许多团队主动提出支付课时费,却都被他婉言拒绝。

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黄宗玉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宣讲品牌。2018 年,他加入“天长市新农人百姓宣讲团”,领衔“一刻钟宣讲”,用乡音俚语破解“小四风”难题。他还创建了“黄宗玉好人宣讲工作室”,培养了 12 名“土专家”,使政策宣讲从“独角戏”变成了“交响乐”。

多年来,黄宗玉累计宣讲500多场,受众10万多人次。2021 年,他被聘为“安徽省委讲师团专家库基层宣讲专家”。他还被授予“中国好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省农村政策与改革先进个人、滁州市自强模范等称号。

尽管多项荣誉在身,但是黄宗玉依旧初心不变,正如他在上百本工作日志的扉页上写下的一句话:“你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珍藏多少真情。”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残疾人尽管遭遇了人生的挫折,身体上有诸多不便,但是党和政府没有落下我们,社会没有抛弃我们,相反,还给我们政策帮扶、精神激励、经济支持,帮助我们自立自强。而我仅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黄宗玉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给我的一次次荣誉和鼓励,今后,我将再接再厉,持续发挥余热,以扎根泥土、向阳生长的精神,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我全部的力量。”(李炳旺 卢鸣 本报见习记者 史洪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