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的万千气象中,松、竹、柳、梅以其独特风姿,成为人们托物言志的典范。它们所蕴含的精神特质,恰似共产党人高尚品格的生动写照。
青松:顶风傲雪的担当
松树,自古便是人们赞颂的对象。孔子曾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树坚韧不拔之态,教诲弟子修身立德。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更是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豪迈诗句,将优秀共产党人的风格比作青松。
青松,顶风傲雪,高洁伟岸,泰山压顶亦不弯腰。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共产党人面临着诸多挑战与诱惑,腐朽思想的侵蚀、金钱物欲的诱惑,皆如凛冽寒风与皑皑冰雪。然而,真正的共产党人,将困难视作磨砺意志的磨刀石,把诱惑当作检验党性的试金石。他们如傲雪青松,是勇往直前的斗士,是威武不屈的强者,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抵御形形色色的诱惑。待到冰雪消融,人们会发现,那看似严酷的“冰雪”,不仅未给青松留下伤痕,反而为其增添了日臻成熟的“年轮”。
翠竹:忠诚坚贞的信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此语道尽中国人对竹子的喜爱与推崇。竹子,以其不同凡俗的品格,赢得世人敬重。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苍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青阴待我归。”此诗赞美了竹子的忠诚坚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颂扬了竹子的正直刚毅;“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讴歌了竹子的凌云壮志与虚怀若谷。清代画家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更是将竹子与体察民间疾苦紧密相连。
竹子的这些特性,与共产党人的品格如出一辙。共产党人怀揣着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共产主义信仰,拥有改天换地、追求真理的凌云壮志,秉持扎根群众、俯首为民的孺子牛精神,秉持乐于奉献、造福人类的道德情操,恰似那高风亮节的翠竹,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
绿柳:随遇而安的奉献
《易经》有云:“柳者,易生之木也。”柳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树木家族中独树一帜。山坡、沟壑、村旁、河边,只要有土,它便能生根发芽。植树时节,只需将一根柳枝插入土中,无需精心培植,便能萌发生长,数年后便枝繁叶茂,绿意盎然。
当年,毛泽东曾作“松柳之喻”:共产党员要像柳树一样,插到哪里就在那里活起来。指出松树有原则性,柳树有灵活性。像柳树那样可亲,人人喜欢;像松树那样坚定,稳当可靠。柳树这种适应性,在共产党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党需要他们到哪里,他们就到哪里;党叫他们干啥,他们就干啥。不计环境优劣,不讲条件好坏,“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另一方面,干一行就钻一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他们如柳树般,扎根一方,造福一方,联系群众,带“绿”一片,荫及子孙。
红梅:报春不争的谦逊
古人将梅与松、竹并列为“岁寒三友”,赞其临寒不凋之志。同时,梅花报春而不矜持其功,俏丽而不独占春光。待到山花烂漫时,它仅以普通一花的身份,隐在群芳丛中分享春色。
我们党一贯提倡“战争年代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和平时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口号,这与红梅报春不争春的风格何其相似!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应如红梅一般,苦在人前——迎寒风而挺立,斗霜雪而怒放,以顽强的生命之花报道春天的信息;乐在人后——花开得早却不居功骄傲,不独占春光,永远把自己摆在普通一花的地位;从不懈怠——年复一年地报春,把毕生的芳香全部献给春天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