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 月 30 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安徽聚焦打通科技创新策源地与新兴产业聚集地之间的链接,以创新求突破、以应用促发展,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通用智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全省智能算力由2023年初的800P左右跃升至目前3万P,科大讯飞获近十年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已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 894 家、产业链关联企业 1.2 万家。赛迪顾问最新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显示,2024 年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紧随北京、广东、上海、浙江之后,居全国第5位,较2023年提升1位。
据了解,我省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抢先卡位,争取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承担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等重要任务,合肥获批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数据标注基地建设试点城市,安徽成为人工智能国家相关布局和重大平台最为集聚的省市之一。
出台规划政策走在全国前列。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全国率先出台通用人工智能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政策,系统谋划大算力、大模型、大应用。围绕国家部署“人工智能+”行动,省委、省政府印发《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实施底层强基、融合应用、生态构建、安全筑底四大专项行动,打造“人工智能+”安徽样板。
推动大模型软硬件自主可控,支持科大讯飞联合华为开展国产软硬件底座研发,建成国内首个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万卡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飞星二号”接续启动。围绕夯实感知、算力、数据、模型等基础和垂类模型应用,在 2024 年省科技攻关项目中部署人工智能攻关项目 59 个,引导企业研发投入 11.5 亿元。讯飞星火大模型综合性能和中标央国企大模型项目位居全国前列;九韶智能研发九韶内核 4.0 版填补了我国在商用工业软件底层内核技术上的空白;海螺集团联合华为发布水泥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带动单条产线年减碳 4500 吨,开启高耗能产业“绿色智造”新范式。
场景应用牵引产业生态日益完善,全省围绕工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开放“人工智能+”场景机会300余项,讯飞晓医、AI心理伙伴、“玄视”电力等垂域应用相继落地。突出场景招商和科技型企业引育,涌现埃夫特、芯动联科、智象未来等一批细分赛道领军企业,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和智象未来入选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Top50。联合中国计算机学会连续举办两届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吸引全国 800 多个项目团队报名参赛,省外参赛比例超过85%。2024年,全省招引人工智能落地项目超过1000个,拟投资金额超过4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8%和34.6%。
下一步,我省将锚定打造国内前列、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为总抓手,以“招才引智、招智引财”为重点,以场景创新为牵引,坚持“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应用,努力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应用、安全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