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0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近三百件长三角漆器珍品齐聚合肥

    摘要:本报讯6月28日,“大漆——江南漆器艺术与传承”展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五楼盛大启幕,为观众精心呈上一场跨越时空的大漆艺术饕餮盛宴。此次展览由安徽博物院与淮北市博物馆携手联合主办,展览时间将持续至10

  • 马鞍山华城社区举办“红心向党共治共享”文艺汇演

    摘要:6月25日下午,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街道华城社区党委携手华城社区联合工会、华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社区文化广场共同举办“红心向党共治共享”文艺演出活动。演员们以饱满的热情生动诠释了社区在党建引领下

  • 暑期到博物馆“充电”

    摘要:6月28日,阜阳市临泉县博物馆迎来暑期参观高峰,众多中小学生与家长在古菱齿象、野生动物等主题标本展区驻足观赏。随着暑假正式开启,该馆依托丰富的自然历史展陈资源,成为当地青少年“第二课堂”,孩子们通过近

  • 安徽21件佳作亮相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

    摘要:本报讯6月27日,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启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旅局、金山区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以“传承乡土文化精神,记录时代变迁”为主题,汇聚全国544

  • 黄山市屯溪区“送戏进万村”唱响文化惠民好声音

    摘要:本报讯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6月26日晚,屯溪区文旅体局走进湖边社区,精心举办了“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暖民心”文艺演出活动,为当地居民呈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当晚,湖

  • 探铲之下见文明家国之间铸忠魂

    摘要:近日,电视剧《护宝寻踪》在央视一套圆满收官。这部以文物保护为底色的作品,以真实案件为经纬,将盗墓黑产的罪恶链条、两代考古人的热血坚守、普通村民的质朴守护编织成一幅荡气回肠的文化长卷。它不仅以惊心动魄的

  • 烈山煤矿工人在党旗引领下的抗争传奇

    摘要:1913年,军阀倪嗣冲督皖后,派兵进驻烈山煤矿,将煤矿经理周立山赶走,自任董事长,并委派其侄倪道娘担任总经理。煤矿下设南北两个公司,他们从山西、山东、河北等省招募大批工人,扩大煤矿开采规模,开挖运煤河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铲之下见文明家国之间铸忠魂

——电视剧《护宝寻踪》观后感

   期次:第8610期   

近日,电视剧《护宝寻踪》在央视一套圆满收官。这部以文物保护为底色的作品,以真实案件为经纬,将盗墓黑产的罪恶链条、两代考古人的热血坚守、普通村民的质朴守护编织成一幅荡气回肠的文化长卷。它不仅以惊心动魄的剧情揭露文物贩卖的黑暗,更以细腻笔触传递文物背后的历史重量,让观众在荧屏光影间触摸到文明的温度,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深沉力量。

剧中,以昝茂昌教授(白凡饰)为代表的第一代考古人,与方堃(白宇帆饰)、雒青(王鹤润饰)、郭士林(刘怡潼饰)等青年学者,共同构筑起守护文明的脊梁。昝教授在追踪盗墓贼时壮烈牺牲,临终前仍紧握考古笔记,将未竟的探索托付后辈;方堃放弃都市研究所的优渥条件,扎根偏远榆塞,只为完成导师“让长城开口说话”的遗愿;雒青舍弃唾手可得的科研成果,毅然投身尹村大墓发掘,在黄土飞扬中追寻历史的真相;郭士林虽心系小家,却始终将文物保护置于首位,哪怕职称晋升受阻,亦无悔于“守住国宝”的初心。他们或为理想献身,或为责任坚守,用青春与热血诠释了“择一事,终一生”的考古精神。正如剧中方堃所言:“我们用探铲考证历史,你们 却 将 文 明 撕 得 千 疮 百孔。”——这一声质问,是考古人对历史的敬畏,更是对文明的深情告白。

若说考古人是以专业叩问历史,那么严守村(胡明饰)、齐有粮(尤勇饰)、齐小满(王莎莎饰)等普通村民,则是以质朴守护文明。严守村常年驻守田野,与爱犬“黑嘴”为伴,昼夜巡逻,粗粝的外表下包裹着对国宝的赤诚之心;齐有粮父女以朴实行动支持考古,小满更在专业指导下成长为技艺精湛的技工,用双手拼凑起历史的碎片。他们或许不懂高深的考古理论,却以最本真的方式守护着脚下的土地——严守村训犬巡逻时嘶哑的吆喝、齐小满测绘时专注的侧脸,皆是家国情怀最生动的注脚。正如剧中村主任所言:“这墓里的东西,是祖宗留下的根,咱得守住!”

剧中,以穆见晖(辛柏青饰)为首的盗墓团伙与赵佑林(扈耀之饰)等文物贩子,构成文明守护者的对立面。穆见晖表面儒雅,实则心狠手辣,以“文化掮客”自居,实为历史罪人;赵佑林披着“儒商”外衣,暗中操纵文物黑市,将千年瑰宝变为牟利工具。而以齐大仓(富大龙饰)为代表的公安干警,与考古队、村民并肩作战,历经波折终将罪犯绳之以法。这场正邪较量,不仅是对法治的捍卫,更是对文明尊严的守护——当穆见晖被捕时,方堃的怒斥振聋发聩:“你们用探铲掘开的是墓穴,我们用探铲拼凑的是文明!”

《护宝寻踪》的终章,将考古的意义推向高潮。从江村大墓到尹村大墓,每一次发掘都是对中华文明的深情叩问;从考古人到村民,每一份坚守都是对家国情怀的生动诠释。考古,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让沉睡的文明重见天日,让断裂的历史脉络得以延续。正如剧中展现的,那些在黄土中沉睡千年的陶俑、竹简、玉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的基因。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民族的根与魂;传承它们,就是铸就未来的光与梦。

当荧屏光影淡去,剧中人物的故事却久久回响。他们用探铲与热血告诉我们:文明不是尘封的标本,而是流淌的血液;家国情怀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从探方到心房,从古墓到人间,《护宝寻踪》以影像之力,让观众在惊心动魄的剧情中,触摸到文明的温度,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这,或许正是该剧最深沉的家国情怀,最动人的文化自信。

(李风玲)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