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0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战高温保进度铁路建设正酣

    摘要:7月2日,在六庆铁路安庆市岳西县莲花段,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连日来,建设者们克服高温影响,科学调度,合理安排施工,掀起建设热潮,确保项目稳步推进。据了解,六庆铁路是大别山区振兴发展、区域开发的重要基础

  • 2025年全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合肥举办

    摘要:本报讯日前,由省民政厅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全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合肥举行。此次大赛以“怀初心、精匠心、暖民心”为主题,共设养老护

  • 从月壤造砖到星际通信深空探测实验室筑梦月球基地

    摘要:在月球上“造砖建房”、从月壤中提取水冰……6月30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采访团走进合肥高新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一系列突破性航天科技成果令人震撼,仿佛让人触摸到未来月球基地的雏形。2022年

  • 紧盯目标强化统筹真抓实干锐意创新持续推动工会工作蓬勃发展向上向前

    摘要:本报讯7月2日下午,省总工会机关召开半年工作汇报会,总结2025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成效,部署下半年工作目标任务。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总领导曾传发、张勇、陈金红、朱颖、伍春泉出

  • 我省巩固提升“小饭桌”食品安全

    摘要:本报讯近日,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开展“小饭桌”食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自6月至10月在全省联合开展“小饭桌”食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进一步巩

  • 我省持续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摘要:本报讯日前,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今年,省财政厅下达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1%,占全省比重9.3%;拨付制造强省、中小

  • 2025年全省工会夏季“送清凉”活动启动

    摘要:本报讯7月2日,出梅次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何树山,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一行来到合肥轨道线网控制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工地,看望慰问在高温天气下坚守岗位的重点工程建设一线职工、新就业

  • 香港高铁连接内地新增7个站点精准对接港人出行需求

    摘要:新华社香港7月1日电高速铁路(香港段)5条长途路线1日起新增7个停靠站点,包括恩平、芙蓉镇、景德镇北等,结合其他线路服务调整,其连接内地的站点增至96个,进一步密切香港与内地的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新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月壤造砖到星际通信深空探测实验室筑梦月球基地

   期次:第8612期   

在月球上“造砖建房”、从月壤中提取水冰……6月30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采访团走进合肥高新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一系列突破性航天科技成果令人震撼,仿佛让人触摸到未来月球基地的雏形。

2022 年,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正式成立。实验室聚焦深空技术、科学、资源与安全四大领域,布局了 12 个关键技术方向,包括深空能源动力、智能控制、测控通信等,通过新型研发机构的独特优势,推动深空探测领域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深度融合。

在资源利用实验区内,一台月壤 3D 打印样机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台可以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的装置。”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院高级工程师、“月壤3D打印系统”技术负责人杨洪伦介绍,“该装置采用月壤作为唯一原材料,不需要从地球携带任何辅料,这样可以做到真正的原位资源利用,实现‘用月球的土建月球房’。”同时,他还补充道,光纤束是柔性的,不仅能打砖,还能实现月壤任意形状成型制造,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提供了无限可能。

“眼前这两枚卫星模型,是我们实验室牵头研制的天都一号、二号卫星,它们已成功实现月球轨道双星编队飞行。”在实验室展厅中央,讲解员苏心悦向大家介绍道。

天都星开展了一系列通信导航新技术试验,如月球轨道导航空间基准异源标定,包括星地激光测距、星间微波测距等试验、月地高可靠传输与路由新技术验证等,为后续地月空间通信导航乃至星际空间通信导航做好技术验证,支撑国际月球科研站地月一体化网络建设。实验室总体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天都星”总体设计师龚明宇透露,天都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如国际上首次进入地月往返3:1共振轨道;国际上首次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这也是安徽省首次承担探月工程航天器总体研制工作。

成立三年来,实验室实现了从机构组建到科研攻关的跨越式发展,有力支撑了“鹊桥二号”“嫦娥六号”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取回1935.3克月背样品。目前,实验室正全力支撑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天问三号、天问四号、重型运载火箭、小行星防御等工程论证、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作为我国首个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主导、地方政府全力支持、高水平大学全面参与”的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创新体制机制,不仅享有“科研方向、经费用途、人才标准、职称评聘、薪酬总量”的自主决策权,还构建“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动态考核激励机制,营造“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生态,通过科研资源的精准配置激发创新活力的充分释放。目前,实验室汇聚了8名两院院士和50余名核心骨干,形成了“院士带团队、项目育人才”的良好效应。

深空探测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实验室已与60余个国际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支撑国家航天局与 17 个国家签署政府间合作协议,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牵头发起成立的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即将在 7 月 7 日召开成立大会,这是中国首个航天领域的国际科技组织,也是落户安徽的首个国际组织。”实验室党委书记、副主任胡朝斌表示,学会将助力构建高水平科技合作平台、汇聚国际英才,构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新格局。 (本报记者 胡佳佳)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