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0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歙韵贺兰·墨香同辉”联展在徽州历史博物馆启幕

    摘要:本报讯7月4日,“歙韵贺兰·墨香同辉”贺兰砚、歙砚作品联展在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启幕,为观众开启了一场砚文化的南北美学之旅。步入展厅,暖黄的射灯下,百余方砚台静陈于展柜。贺兰砚以贺兰石为原料,粗犷刀工勾

  • 界首市举办苗湖书会

    摘要:日前,第四十届界首苗湖书会在界首市任寨乡苗湖村开幕,来自鲁豫皖等地的近百名曲艺艺人齐聚于此,说书亮艺。舞台上,渔鼓、评书、坠子、琴书、相声、快板、淮词、大鼓、莲花落、民间小调等曲种依次登台亮相,为台下

  • 萧县书画艺术精品绽放省城

    摘要:本报讯7月4日,一场以“水墨文脉丹青雅韵——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萧县书画艺术精品展”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在合肥大剧院启幕。萧县,作为首批“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书画艺术底蕴深厚,早已深深融入乡土肌理。“农忙荷

  • 蚌埠非遗传承人娄楼成果记录入选国家图书馆展览展映活动

    摘要:本报讯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览展映活动在国家图书馆盛大举行。值得关注的是,蚌埠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娄楼的记录工作成

  • 小暑至,觅清凉

    摘要:“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在夏日的热浪中,7月7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 在历史浪潮中书写红色篇章

    摘要:大革命失败的阴霾笼罩华夏大地,国内政治形势急转直下,反革命势力如凶猛野兽般肆虐,革命事业陷入低潮。1927年,南昌起义的枪声划破黑暗的夜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暑至,觅清凉

   期次:第8615期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在夏日的热浪中,7月7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虽未达酷暑巅峰,却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蒸腾的热气催促着人们寻觅清凉之道,避暑消暑的智慧由此而生。

古 人 解 暑 的 方 式 多样,诗词中有诸多记载。“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描绘了古人享用冰镇果蔬的惬意;“夏时饶温和,避暑就清凉”,则道出了寻觅清凉之地的悠然。这些智慧历经岁月沉淀,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夏日生活,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催生出独具地域特色的解暑传统。

清晨的上海市练塘镇水田里,茭农们弯腰在密密的绿叶丛中摸索,镰刀轻挥,“咔嚓”一声,饱满的茭白便落入身后的竹筐。茭白被称为“水中人参”,是当地消暑的天然珍品。“茭白清热解毒,可以清炒可以油焖,生吃更香甜,做法可多哩!”茭农钱老伯说。以当季水生时蔬入馔,是水乡人家应对暑湿的饮食智慧。

千里之外的宁夏南部,八方游客在六盘山寻得一方清凉。得益于高海拔与丰茂的植被,这里夏季平均气温仅 18℃,成为天然的避暑胜地。山脚下冶家村的特色民宿,游人如织。“随着气温持续攀升,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的游客纷纷来到这里避暑。”巧媳妇庄园负责人冶三成介绍。漫步山间小道,微风拂面,送来沁人心脾的凉意,将炎炎酷暑隔绝于青山之外。

在素有“火洲”之称的新疆吐鲁番,烈日炙烤大地。巷口的杏皮茶摊上,琥珀色的茶汤在铜锅中流转,这道特色饮品由杏干、葡萄干、红枣等干果精心熬制,再加入冰块,瞬间化作一杯酸甜沁凉、生津止渴的解暑佳品。“杏皮茶,凉快的杏皮茶!”叫卖声里,游客们排起长队,只为这一口化解“火洲”干燥酷热的滋味。

从江南平原的时令馈赠,到西北高山的天然清凉,再到火洲盆地的特色茶饮,不同的“清凉之道”,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地域风情画,也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哲学。(新华社记者 古扎丽努尔 周心怡 唐紫宸)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