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记者走进合肥骆岗空中交通运营中心,实地探访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的运营场景。作为全球首个获得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的企业,合翼航空正以合肥为起点,书写安徽省低空经济“载人时代”的新篇章。
首证落地,低空观光启航
在合肥骆岗公园上空,一架印有“合翼航空”标识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平稳起降,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这台形似“科幻飞碟”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是全球首款集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生产许可证(PC)和运营合格证(OC)“四证”于一体的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该航空器采用全封闭座舱设计,配备智能避障系统和紧急降落装置,可搭载两名乘客完成低空观光、城市接驳等任务。
“自 3 月 28 日获颁 OC 以来,我们已在骆岗公园开通三条低空观光航线,累计飞行超 2000 架次。”合翼航空市场部总监彭思璇介绍,公司计划下半年将推出“空中婚礼”“商业接驳”等定制服务,并逐步拓展至合肥市域通勤网络。
技术筑基,构建低空生态圈
EH216-S 的“硬核实力”源于亿航智能多年的技术积淀。作为合翼航空的股东方,亿航智能已在全球 19 个国家完成 6.6 万架次安全飞行,其自主研发的飞控系统可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电池管理系统支持30分钟续航,抗风能力达 6 级。在骆岗运营中心,记者通过调度大屏看到,多架航空器正执行自动巡航任务,航线规划、气象监测、应急处置等数据实时更新。
“每架航空器搭载 12 个传感器和 3 套独立导航系统,即使单套系统故障,仍能安全返航。”亿航智能技术负责人表示,合肥团队正联合中国民航局制定行业运营标准,包括飞行员培训、空域管理、事故责任认定等细则。
距离骆岗公园 3 公里处,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昇”已投入运营。这座总建筑面积 1962 平方米的建筑,集机库、调度中心、维修车间于一体,可同时存放 10 架航空器。工作人员正对航空器进行电池更换和系统检测,整个流程仅需20分钟。
“枢纽港不仅是起降点,更是低空经济的‘神经中枢’。”彭思璇指向沙盘模型介绍,未来这里将整合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文旅观光等功能,例如:部署载重 500 公斤的货运无人机,实现“1小时合肥都市圈”配送;配备破窗灭火弹的无人机,可直达 600 米高空,突破传统云梯高度限制;500 架无人机编队可呈现动态3D灯光秀,服务城市品牌宣传。
政策护航,低空场景多元拓展
据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执行主任程羽透露,合肥已集聚低空经济企业 300 余家,开通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轨道巡检等200余条航线,并规划建设100个标准化起降场。
“安全是低空经济的生命线。”程羽强调,合肥正构建“数字空域管理系统”,通过5G-A通感一体化技术实现航空器实时监控,同时制定《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条例》,明确空域申请、飞行审批、保险理赔等规则。
在合翼航空的规划蓝图中,低空经济的想象空间远不止于此。公司计划三年内开通合肥至巢湖、六安等周边城市的空中航线,单程票价预计低于高铁商务座;整合充电、维保、数据服务等功能,形成标准化智慧起降场产业链;以合肥为模板,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复制运营模式。
“我们最终要构建一个‘空中出租车’生态系统,让无人机像网约车一样触手可及。”彭思璇望着停机坪上整装待发的航空器说道。随着引擎的轰鸣声再次响起,合肥的低空经济梦想正加速升空。(本报记者 胡茂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