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葡萄套袋忙丰收产业旺

    摘要:7月18日,在安庆市岳西县一葡萄园内,果农正在给“阳光玫瑰”葡萄套袋。眼下,岳西县的“阳光玫瑰”葡萄已进入管护关键期。果农们秉持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抢抓农时,为葡萄进行套袋作业,为即将到来的葡萄高品质丰

  • 量子力学诞生百年,我国正迎来加速突破

    摘要:新华社北京电今年是量子力学诞生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今年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从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到1925年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诞生标志着量子力学初步形成,量子力学的建立

  • 凌空科技——蚌埠商业航天腾飞的“飞天引擎”

    摘要:连日来,气温居高不下,在蚌埠禹会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蚌埠凌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凌空科技”)的厂房里同样热火朝天。机器轰鸣声中,工人们专注操作设备,一批防热产品正经历手工加工处理、烘烤固化等

  • 今年上半年我省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摘要:本报讯日前,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我省外贸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展现活力,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58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其中,出口3098.5亿元,增长15

  • 如何理解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

    摘要:新华社北京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这对深化相关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污

放大 缩小 默认

凌空科技——蚌埠商业航天腾飞的“飞天引擎”

   期次:第8624期   

连日来,气温居高不下,在蚌埠禹会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蚌埠凌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凌空科技”)的厂房里同样热火朝天。机器轰鸣声中,工人们专注操作设备,一批防热产品正经历手工加工处理、烘烤固化等精细流程。作为为火箭及高速飞行器设计提供全链条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凌空科技自 2021 年 9 月落户蚌埠后,以卓越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在航天科技领域树立新标杆,成为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技术筑基 创新领航

走进凌空科技的生产制造车间,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与严谨的工艺流程令人赞叹。据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洪晓露介绍,凌空科技专注于高速飞行技术研究与开发,主营业务广泛,涵盖防热设计与产品制造、结构设计与复合材料生产、电气设计与产品制造以及力热试验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超6500万元。

“选择蚌埠,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洪晓露坦言,作为专注于航天级防热复合材料研制的企业,蚌埠对商业航天产业有着科学的前瞻性规划与完整科学的产业生态布局,为企业未来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凭借产品的独特优势与稳定性,凌空科技取得了亮眼的“飞天”成绩单。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助力 99 次火箭发射任务,其中 70余次火箭发射任务使用了公司配套生产的部件。其主打的低密度石英酚醛材料,成为高超音速飞行器外防热领域的首选方案,为我国空天装备研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人才汇聚 智力支撑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与关键竞争力。凌空科技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目前,在公司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超 90%,拥有职称的人员占比达12%,已申请专利10多项。

“我们是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曾荣获‘创客中国’安徽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还入选蚌埠市第十四批‘3221’产业创新团队。”公司相关负责人杨巍自豪地说,“这些荣誉彰显我们在人才吸引、培养与留用方面的卓越成效,体现我们对人才的尊重与重视。”

此外,凌空科技积极与哈尔滨工业大学、29 基地、中国航空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业务合作,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产业联动 共促繁荣

凌空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自身壮大,还带动蚌埠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复材生产需求增长,有力促进相关原材料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能扩张。同时,产品组装、测试等环节推动周边机械加工、电子电气等配套产业蓬勃兴起。

“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土壤日益肥沃。”凌空科技生产总监陈石林表示,随着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建设的稳步推进,由政府代建的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预计今年下半年企业即可入驻,这将为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创造有利条件。

据悉,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规划总面积2000 亩,拟建设“火箭发动机生产、空天新材料生产、空天电子零配件、空天飞行器总装、空天科技创新中心”五大功能模块。该产业园建成后,将凝聚航天产业核心业态,引领产业集群发展,激活产业新动力。

政策扶持 资金助力

蚌埠市政府对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为保障资金需求,蚌埠市创新投资方式,通过“招商基金+存量基金”“基金+市属国企”等模式,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规模达50亿元的安徽和壮高新技术成果基金、规模达 20 亿元的安徽省新一代基金,已投资星河动力、九州云箭、深蓝航天等商业航天产业项目。

“政府的支持让我们信心倍增、动力十足。”陈石林说,凌空科技立足蚌埠、放眼全国,致力于培育新质生产力。2024年,公司全年产值达 4500 万元,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突破9000万元。(本报记者 胡茂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