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挑扁担的岁月

    摘要:“玉米月底要掰了,到时回去帮忙挑几担。”父亲进城给我送菜时这样说道。父母都已年过古稀,玉米地在高高的半山,身为子女,农忙需要帮助,自然责无旁贷。老家在歙东深山,崇山峻岭,肩挑背扛,是祖辈出门的日常。父

  • 一庭栀子香

    摘要:清浅夏日,故园素朴庭院里,几株低矮肥硕的栀子又打朵开花了。朵朵素白点缀枝头,凉风飒至,幽香弥漫,沁人心脾。栀子花香气霸道,只需花开一朵,整院便浸泡于馥郁芬芳里。年迈祖母总俯身低嗅栀子花,脸上漾满笑意,

  • 一盘藠头解乡愁

    摘要:藠头是一种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叶片细长与葱相似,夏秋之际开着淡紫的小花,仿佛一把打开的小花伞。地面上长得像葱的部分叫薤,长在土里的茎块叫藠头。在我的家乡,家家都要种上一些藠头。藠头没有半点娇气,自种

  • 一张“纸”的红色记忆与当代新篇

    摘要:这是一片烙印着新四军抗战足迹的红色热土。1938年,新四军军部进驻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叶挺、项英等在此指挥华中敌后抗战。这里也是被誉为“宣纸之乡”的皖南小城,“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的宣纸,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庭栀子香

   期次:第8627期   作者:□宫凤华

清浅夏日,故园素朴庭院里,几株低矮肥硕的栀子又打朵开花了。朵朵素白点缀枝头,凉风飒至,幽香弥漫,沁人心脾。栀子花香气霸道,只需花开一朵,整院便浸泡于馥郁芬芳里。年迈祖母总俯身低嗅栀子花,脸上漾满笑意,眉眼里蓄满温柔和善意。

遥想乡间旧日时光,平实而温澹,缓慢而柔软。门前河水清亮丰腴,河边菰蒲凝绿,蒿蓼摇曳。院角几株栀子绿意葱茏,清淡素雅,掺和着清嫩水草的腥气,扑人衣袂,二胡曲一样绵软、凄婉。栀子疑从《诗经》中翩然而来,村姑一样流泻着风情,古琴一般抚弄流水幽咽。古旧庭院,栀子香气浓烈奔放,片片花瓣里揉进了夏日的热情和浪漫。

栀子洁白无瑕,温润如玉,芬芳沁人。枝叶精致,柔滑如绸,质地纯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那是褪尽世俗繁华、散尽灯红酒绿的清淡,衬托着素朴细碎的日子,令人欢欣而知足。清凉夏夜,月色如银,栀子倩影投映在白墙上,悠然绘出一幅清玄幽寂的图画,似古画,宣纸泛黄,枝影阑珊,留白写意,自生风雅。

田连阡陌间,或烟雨深巷中,总有身姿袅娜的村妇款款而过。她们发髻上插一朵绿蒂白蕊的栀子花,或在花布小褂前襟上别着一朵色白质厚的栀子花,素洁淡雅,让人想起汪曾祺笔下光着脚丫子的小英子,滑溜溜的发髻上插着石榴花和栀子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无邪地走在田埂上,走在墨色淋漓的水乡风俗画卷里。

天青色,烟岚薄,祖母会把沾露的栀子轻轻掐下,送给四邻亲友。连过路的邻村人,也时常得到祖母温馨的慰藉。祖母沧桑苦涩的脸上,总浮现出甜甜的笑意,夕阳下的身影涂满油彩,闪烁着圣洁的光辉。

那一年,我在江南古镇徜徉。河埠边古槐荫下有一女孩叫卖栀子,声音清如山泉,双眸深如清塘。篮子里栀子如襁褓婴儿,粉嫩,静美。人和花相得益彰,如妙手偶得的山水画轴。买两朵别在襟前,周身弥漫着贞静清妍的美,令人想起寂寞的小巷光阴、檐角的瓦松、青石板上绿茸茸的青苔。夕光濡染,晚风清凉,花浸肺腑,一种静美和怅惘袭上心头。

燠热夏日,我喜欢掐几朵栀子插在旧瓶里,或养在蓝碗里,作案头清供。如霜似雪的颜色,让人幽凉顿生。栀子翠叶擎着银花,如云横晨空、风定黄昏,恍若一抹清远的月色。栀子展露凝脂肌肤,仪态端庄,素面朝天,仿如闺阁小姐。栀子清供,让人在喧嚣中留一份宁静,在浮躁里守一份淡然。

栀子花如《诗经》中的静女,热烈而不招摇,静默而又内敛。栀子花沉静、清寂、寡合、无言,仿佛乡村女子的一生。栀子花开在庸常生活里,姿态温婉清美,在一方天地里,筛风弄月,自在妖娆。栀子绿得清苍,白得孤傲,褪尽繁华,恪守本真,清素纯洁,衬着细碎的尘世。

清浅时光,栀子清芬,袅袅娜娜舞动,饱含诗情与美好。是栀子,用清香包裹着寻常的市井生活。一庭栀子香,是亲情的牵挂,是乡愁的慰藉,让人瞬间抵达内心的平和与清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