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8-0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合肥聚力打通供数壁垒,让数据“跑”起来

    摘要:政务数据“不愿共享”的壁垒如何打破?“不敢共享”的顾虑怎样消除?“不会共享”的难题怎么破解?今年8月1日起,《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将正式施行。这成为了打破“数据孤岛”的关键抓手,为打消“供数”疑虑、规范

  • 低空经济加速“腾飞”

    摘要:7月30日,位于马鞍山市花山区东华云计算产业园的安徽泓景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生产线上,装配调试人员正在为多旋翼大载重长航时无人机进行总装总调。近年来,马鞍山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被列为我省首批试点

  • 六安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六安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核心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皋效办”政务服务品牌为引领,聚焦企业群众关切,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行政许可便利化,推动经营主体准入准营环境不断优化

  • 蚌埠多方联动推动高校毕业生在蚌就业

    摘要:本报讯近日,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长三角高校的44名青年学子齐聚蚌埠,围绕“雁归珠城,青创未来”主题,以产业考察、文化体验与就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长三角高校青年

  • 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平稳运行

    摘要:本报讯日前,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服务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14491亿元,增长5.3%,同比加

  • 省总工会开展庆祝“八一”建军节双拥系列活动

    摘要:本报讯7月31日上午,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率队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走访慰问,为官兵们送去慰问物品。省总工会一级巡视员曾传发参加活动。徐发成一行走进军营,先后来到营房、装备库,深入了解部队官兵

  •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610万个

    摘要: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国家能源局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充电枪)409.6万个,私人充电设施(充电枪)1200.4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肥聚力打通供数壁垒,让数据“跑”起来

   期次:第8633期   

政务数据“不愿共享”的壁垒如何打破?“不敢共享”的顾虑怎样消除?“不会共享”的难题怎么破解?今年8月1日起,《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将正式施行。这成为了打破“数据孤岛”的关键抓手,为打消“供数”疑虑、规范“用数”行为提供了数据“字典”。

《条例》要“从纸上落到地上”,需要全国各地大胆实践。近年来,合肥聚焦发挥数据要素价值,通过推进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等方式,让人才安居“线上办”、公积金提取“指尖办”、企业贷款高效办等便民利企智慧场景遍地开花。

构建数据“安全超市”

数据是新时代的生产要素,更是数字政府提质增效的关键密码。合肥深谙此道,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推动实践落地,通过深度融入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成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合肥市级节点,目前已完成云管、数管、用管等 5 个子平台开发上线,构建起数据归集、治理、共享、应用的全链条体系。

“安全是数据共享的生命线,失去安全底线,一切愿景都是空中楼阁。”合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源部门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脱敏处理,用数部门严控使用边界,有助于形成“源头可溯、使用可控、全程可管”的闭环管理模式。

统一数据目录是破解“数据碎片化”的关键。合肥按照国家和省数据标准,全面梳理各部门数据资源,形成涵盖政务服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统一数据目录,督促各部门按规范将数据纳入平台,推动建立全市数据资源“一本账”。

截至目前,合肥已完成18个部门的49个业务系统架构梳理和数据治理入湖,治理数据总量达 30.88 亿条,数据赋能累计调用量突破4.7亿次。

推动数据“高效共享”

“以前要挨个联系水、气、热等相关单位收集数据,现在一提需求,开一个接口,各单位的数据就直接汇总过来了。”合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处副处长胡学松的感慨,道出了数据供需精准对接带来的效率变革。

今年 4 月,该局在开展公共机构能耗统计时,向合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提出“获取全市所有公共机构用水、用气、用热数据”的需求。过去需要协调近 2000 个单位的“苦差事”,如今通过数据供需对接机制,实现了“一键直达”,人力和时间成本大减。通过分析上万条能耗数据,绘制出了城市“绿色能耗画像”。

数据共享的核心是“用得好”,供需精准对接是关键。合肥积极打造“基础库+专题库”的数据供给体系,其中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库全面建成,实现“一人一档、一企一档”;社保、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专题库持续完善,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源池。这些“数据仓库”精准匹配“高效办成一件事”、社会治理、营商环境等领域的用数需求,让数据“找得到、用得上”。同时,合肥创新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建立“首席数据官+数据专员+业务专员”工作模式,推动各部门开展数字化整体设计,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应用。

数据活水的流动,既需“管道畅通”,更需“泵站给力”。从2019年建立供需对接机制,到2021年实施督办通报制度,合肥构建起“需求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的管理闭环。目前,合肥已满足各部门提出的 420 余类数据共享需求,数据需求满足率提升至98%以上。

释放数据“多维价值”

培沃土壤,方能繁花满枝。合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聚焦打通“国家部委-省-市-县”四级数据共享渠道,已申请国家部委数据接口240个、省级数据1062类,为住房保障、低保核验等民生场景注入“数据活水”,让“数据多跑路”的便利度兑换成“群众少跑腿”的幸福感。

在人才安居领域,跨层级数据共享催生“线上办”服务模式。合肥市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学历、社保、房产等数据,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线上租房、购房补贴申报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调用数据接口2392万次。

“听学长们说以前要跑几个部门开证明,现在手机点一点就能办,这就是数据共享带给我们的‘安居礼’。”一位享受补贴的高校毕业生如是说。

数据共享的深度,决定着民生保障的温度。在住房保障领域,通过打通婚姻登记、户籍、社保等数据,让公租房申请材料减少 90%。公积金服务接入民政部数据接口后累积调用 16 万次,线上成功办理租房提取 3.68 万笔,真正实现“数据核验代替人工证明,系统审批代替窗口排队”,实现97%业务“线上办”。

落脚产业发展方面,数据同样是撬动发展的支点。合肥市高新区通过整合市市场监管局的企业信息与市人社局的社保数据,搭建企业全息画像系统,去年成功助力4000余家企业申报“国科小”资质。同时,依托由涉企数据打造的“金融超市”平台,合肥推出 21 款科技金融产品,为 1009 家企业放贷62.76亿元。企业申报时,60%信息自动填写,让企业融资实现“零跑腿”。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数据烟囱”到“共享协同”,合肥用实践证明,数据共享不是简单的技术整合,而是一场关乎治理效能的深刻变革。随着《条例》的施行,合肥将以“看准了就抓紧干”的奋进姿态,持续实施数据工程和行业数据归集行动,推动实现数据供需对接线上化,切实提升数字政府效能,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多民众。(黄紫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