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8-0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于方寸舞台间照见时代人心

    摘要:陈佩斯创作的电影《戏台》,以民国军阀混战时戏班的生存困境为切入点,借一台《霸王别姬》的演出,于方寸舞台间勾勒出乱世众生相。这部作品以喜剧为表、悲怆为里,既展现传统戏曲魅力,又折射小人物在乱世中的生存智

  • 我在博物馆画文物

    摘要:8月2日晚,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博物馆举办“我在博物馆画文物”研学活动,吸引全县30名孩子参与,他们以画笔描摹凌家滩玉器,感受文物魅力与文化底蕴。活动现场,孩子们围绕凌家滩玉器展开创作,专注地将玉龙的灵动

  • “铭记英雄——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巡展(安徽)”开幕

    摘要:本报讯“铭记英雄——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巡展(安徽)”日前在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开幕。该展以“同盟抗敌,美国飞虎队的组建”“并肩作战,中美军民联合抗日”“生死营救,血与火铸造的友谊”“抗战胜利,航空英烈永

  • 合肥经开区举办职工乒乓球联谊赛

    摘要:日前,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十四届职工乒乓球联谊赛举行。本次赛事由区总工会、区体育总会联合主办,合肥市国达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全区共38支代表队、196名职工运动员参赛。近年来,合肥经开区总

  • 我省发布全民健身主题曲与IP形象

    摘要:本报讯8月2日上午,2025年安徽省体育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安徽省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推介活动在池州盛大举行。活动现场气氛热烈,1000余名健身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奏响全民健身的激昂乐章,点燃了夏日运动的激情

  • 青少年围棋选手在祁门激战AI

    摘要:本报讯8月1日,“祁棋相逢·祁智未来”2025中国青少年人工智能AI围棋交流赛(祁门)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暨第十九届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在安徽省祁门县盛大启幕。这场赛事宛如一场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盛

  • 安徽工人:新四军抗日征程中的坚实脊梁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军民团结抗日,是坚持长期敌后抗战、夺取最终胜利的关键密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安徽工人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与工会组织的积极动员下,心怀家国大义,毅然投身抗日洪流,以无畏的勇气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工人:新四军抗日征程中的坚实脊梁

   期次:第8635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军民团结抗日,是坚持长期敌后抗战、夺取最终胜利的关键密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安徽工人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与工会组织的积极动员下,心怀家国大义,毅然投身抗日洪流,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为抵御日本侵略者贡献了磅礴力量。

踊跃参军,铸就抗日钢铁长城

众多根据地的工农群众满腔热血沸腾,积极踊跃地申请加入新四军,成为抗日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新四军各部队在安徽这片热土上不断发展壮大,兵力增长态势显著。

1938 年 9 月,新四军第四支队进驻皖东时仅有 3000 余人。然而,在安徽工人群众和广大民众的支持下,至第二师成立时,已下辖三个旅,总人数达1.8万余人,地方武装也有9000 余人。到 1945 年 8 月,主力部队更是扩充至四个旅 11个团,共计 3.5 万人,地方武装发展至 15 万多人,民兵 20 余万人,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矗立在抗日战场上。

由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1938 年 9 月从确山县竹沟镇毅然出发时仅 370 余人。他们一路披荆斩棘,后经多次整编成为新四军第四师。至抗日战争结束,部队已发展到 3 万余人,地方武装达 2.3 万人,骨干民兵 5.9 万余人,普通民兵 20 余万人,成为抗日战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第七师初建时仅 1900 余人,但在安徽人民的拥护下,一年后便发展到4000 余人,地方武装2300 多人,民兵2.2万余人。抗日战争胜利时,其主力部队扩大到两万人,地方武装发展到 7000 余人,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0 年 3 月 17 日,华中地区首个抗日民主政府——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此后,工农群众为新四军主力部队输送了大量兵员,其中较大规模的兵员补充有两次。第一次动员新兵 200 多人,从地方工人武装中动员 500 多人,共计 700 多人参军,为部队注入了新鲜血液;第二次动员3796人加入军队,进一步壮大了抗日力量。

积极配合,捍卫抗日民主政权

安徽工农群众不仅踊跃参军,还以实际行动积极配合和参与保卫抗日民主政权的各项工作,成为守护家园的忠诚卫士。

宣城各地先后成立工人抗敌协会(简称“工抗会”),为抗日斗争搭建了坚实的组织平台。1938年9月,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指导下,广德县一个镇的手工业工人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工抗会”,人数达600余人,形成了强大的抗日合力。

1939 年秋,泾县章渡“工抗会”召开有三四千人参加的反对汪精卫群众大会。会上,群情激愤,声讨汉奸、卖国贼的罪行,彰显了安徽工人群众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立场。会后,会员们积极行动起来,支援新四军前线作战。他们有的替新四军挑东西、运送子弹和慰问品,保障了前线物资的供应;有的为新四军送信、挖工事、站岗,为部队的作战和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还有的动员群众参加新四军,不断壮大抗日队伍。

1943 年初,侵占巢县县城的日伪军突然包围皖江抗日根据地所属大岭。在这危急时刻,根据地湖东兵工厂工人与新四军战士紧密配合,充分发挥智慧和勇气。他们在入口处埋设地雷、插竹签、挖陷坑,设置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还将18门木炮炮筒内装上手榴弹、火药等,向敌人发起猛烈轰击。在工人的有力支援下,成功迫使敌人撤退,保卫了抗日根据地的安全。

1943 年 3 月,在新四军的组织下,淮南大通煤矿 100 多名矿工冲破敌人的封锁线,毅然参加新四军和游击队,投身到抗日的火热斗争中。次年春天,新四军路西独立团在矿工的密切配合下,炸掉九龙岗南山碉堡,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踊跃捐献,激发抗日高涨热情

安徽工人群众还通过捐款等方式表达对新四军的坚定支持,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情怀。

1945 年 4 月 5 日,广德县一区杭村、松墩二乡“工救会”联合召开全乡纸业工友大会,200多名会员齐聚一堂。大会发起献款慰劳新四军三纵队光荣负伤病员的活动,会员们纷纷慷慨解囊,当场踊跃捐款,连同饱含深情的慰问信一同寄至部队,向伤病员表达慰问和敬意。同时,他们还致电延安总工会,响应成立解放区职工会的号召,表示要努力增加生产,改善工人生活,提高群众抗日积极性,为抗日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增进工人的抗日意识,安徽多地“工抗会”积极创办夜校、识字班、读报组等学习组织,为工人提供了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平台。云岭、茂林地区的“工抗会”创办的夜校、识字班、读报组等,吸引了 100 多名男女青年参加学习。孤峰造纸厂“工抗会”也设立了夜校和识字班,引导会员学习文化、讨论时事、阅读《抗战报》。在学习过程中,工人们不仅提升了文化素养,更进一步激发了抗日热情,坚定了抗日的信念。

安徽工人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参军、配合作战、踊跃捐献、组织学习等多种方式,积极配合新四军武装抗日。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智慧和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将永载史册。

(据《安徽工人运动史》)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