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21日,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十四五”期间,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13%,增速居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第一,是十大新兴产业中首个破万亿元的产业。2024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营收 1.21 万亿元,占全省制造业营收的比重达到 22%,跃居中部第一位、全国第六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我省重点推进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我省抢抓发展机遇,坚持招育并举,产业呈现“结构焕新、创新引领、集聚加速”的良好发展态势。
我省坚持“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竞相发展”的思路,引导各市逐步形成了“双核多基地”的产业布局,合肥市和芜湖市成为全省装备制造业核心区,马鞍山、滁州、蚌埠、六安、宣城、安庆等 6 市打造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基地。推进高端装备占比提升至47%。
创新成效显著,我省拥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 42 个,省级创新平台 93 个,单项冠军企业12家,上市企业55户,占全省总数的30%,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86 户,占全省总数的41%。合力叉车、埃夫特、合锻智能、应流集团成为国内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十四五”期间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070个,其中40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全省形成了 7 类 19 个特色装备集聚区。六安为核心区入选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产业集群,5 个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合肥市智能成套装备形成规模化集聚,色选机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芜湖市机器人产业、现代农机、低空装备制造等形成规模化集聚;马鞍山博望区剪折弯机床、宣城泾县泵阀电机、宿州灵璧县轴承、蚌埠市传感谷等逐步形成特色化集聚。
据了解,面向“十五五”,我省将坚持“科产融合、锻长补短、企业矩阵、链群融合、生态优化”的发展路径,一手抓装备行业全面转型升级,促进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一手抓新增长点培育,拟着力发展智能机器人、工业级无人机、高端检测装备、智能农机装备等未来装备,加速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规模壮大。
(本报见习记者 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