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0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安徽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实现“双降双减”

    摘要:本报讯8月2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是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省上下齐抓共管,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抓安全生产工作的政治

  • 岗位练兵砺锋芒

    摘要:8月31日,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矿拉开岗位练兵竞赛序幕。临涣矿将岗位练兵与国家“新八级工”制度充分衔接,坚持“干什么、学什么、比什么”,用好工匠、劳模等培训师资力量,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拔尖的技能人才。同

  • 2025年我省药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

    摘要:本报讯8月29日,记者从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时间为9月1日至7日,主题为“药品安全监管为民”。活动期间,省、市、县三级将结合各自实际,多渠道、多形式

  • 我省农村电商“领跑县”等21项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集

    摘要:本报讯近日,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电商赋能链动乡村”2025年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山东曹县成功举办。会议公布了2025年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县域直播电商中心(村播学院)和县域数

  • 安徽省第五届城市工会集体协商技能竞赛暨全国第四届城市工会集体协商竞赛安徽选拔赛在蚌埠举办

    摘要:本报讯8月28日,安徽省第五届城市工会集体协商技能竞赛暨全国第四届城市工会集体协商竞赛安徽选拔赛在蚌埠举办。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勇观摩比赛并讲话,蚌埠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晓静出席比赛并致辞。此

  • 新生跨越“成长门”

    摘要:8月31日,歙县丰乐小学分校区潭渡小学举行一年级入学典礼,新生“同过成长门”快乐进校园。当日,丰乐小学两个校区538名一年级新生同步开展跨越“成长门”活动,活动以“五乐少年,梦想起航”为主题。新生牵着

  • 怎样理解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摘要:新华社北京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对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样理解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期次:第8654期   

新华社北京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对发展生产力的新的重大要求,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 为 核 心 驱 动 力 ,离 不 开 高 技术。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在生产力各要素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生产力的质态具有决定性影响。从工业革命的历程看,从 18 世纪的机械化,到19世纪的电气化,到20 世纪的信息化,每次重大科技创新都带来社会生产力大解放。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广泛渗透,带动了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重大产业和技术变革。新质生产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及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基础上产生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人工智能、光伏、锂电池、合成生物等新技术创新成果加快应用,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有力支撑了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二,新质生产力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支撑,应具有高效能。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为基本内涵,优化要素投入配置,提升要素组合效能,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从生产力发展历史看,每次生产力水平的跃升,都伴随着生产要素范围及其相对重要性的不断拓展变化。从劳动、土地到资本、技术,再到知识、管理,再到数据等,生产要素的内涵在持续拓展;同时资本、技术要素密集度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知识、管理等的作用大幅提高,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倍增作用凸显。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长动力正逐步从主要依靠资源要素外延式投入转向依赖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去10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到 2023 年已经提高到 16.2 万元/人的新水平。

第三,新质生产力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表征,必然是高质量。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产业转型升级是生产力变革的表现形式。人类每一次重大科技革新都会深刻改变产业形态和生产组织方式,带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迭代升级,从蒸汽机、纺织机、铁路,到电力、石油、化学、汽车,再到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同样带来产业结构、企业形态、产品质量发生重大变革。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3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优势领域加快发展,在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也形成一定领先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新的战略举措,在理解和落实中有两点需要注意把握: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占比超过80%,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座。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通过技术革新可以激发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要一哄而上、泡沫化,而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大,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不尽相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就有差异。各地区要找准自身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尊重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本地区发展潜能和比较优势,打好“特色牌”、下好“先手棋”,稳扎稳打发展新质生产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