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0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

  • 绘就新时代产业工人画卷

    摘要:这个夏天,皖北大地,骄阳似火。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宿州电厂汽机房内,40℃的高温裹挟着设备热浪扑面而来,运行青工钱康乐刚结束巡检,就接过工会工作人员递来的绿豆汤。“身上出汗,心里却熨帖得很!这碗绿豆汤比空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宿州电厂工会

绘就新时代产业工人画卷

   期次:第8658期   

这个夏天,皖北大地,骄阳似火。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宿州电厂汽机房内,40℃的高温裹挟着设备热浪扑面而来,运行青工钱康乐刚结束巡检,就接过工会工作人员递来的绿豆汤。“身上出汗,心里却熨帖得很!这碗绿豆汤比空调还解暑。”他仰脖饮下的瞬间,被汗水浸湿的眉宇舒展开来。这一幕,正是宿州电厂工会“以职工为中心”工作理念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宿州电厂工会秉持安徽公司“创新、精益、开放”工作理念,在服务职工、激发创新活力、践行社会责任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先后获得宿州市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安徽省工人先锋号等10余项荣誉,让“国能之徽”的光芒在江淮大地上愈发璀璨。

打造暖心工程 把“家”的温度送到心坎上

“大家一定要错开高温时段作业,防暑药品都配齐了吗?”7月7日,宿州电厂领导带着工会干部,穿梭在煤厂、检修现场等高温区域,将冰镇矿泉水、雪糕和绿豆汤送到一线职工手中。在煤管班,他握着班长陈方的手叮嘱“现场作业,更要注意劳逸结合,有任何需求随时找工会”。

这样的场景,在宿州电厂早已成为常态。每年春节,工会工作人员总会踏着积雪慰问坚守岗位的职工;女职工生育时,“省级工会女工家园母婴室”里早已备好哺乳用品;职工生日当天,热腾腾的生日餐会准时提醒到人;全体职工一份份的体检报告背后,是工会专人跟踪的健康档案……2025年上半年,工会累计开展慰问活动23次,发放职工生日券 128 张,赔付职工意外伤害互助金 8000元,用实打实的举措编织起民生保障网。

“谢谢领导的鼓励,我会继续在电气专业竞赛中努力取得更好成绩。”电气二次班的青工王国苏说起工会搭建的竞赛平台,满是干劲。这个由1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3名工程师组成的团队,连续 16 年保持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 100%,背后是工会传帮带机制的托举。“师傅每天带着我们蹲守现场,从图纸解读到设备调试,手把手教了三个月。”王国苏口中的师傅,正是集团劳模、高级技师、工程师徐奇峰,在工会组织的导师带徒活动中,他已培养出 5名技术骨干。

这种温暖,更体现在对职工精神世界的呵护上。“三八”节的插花课上,女职工们笑靥如花;“工会百年——幸福杯”篮球赛中,年轻职工挥洒汗水;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中,专家老师的面对面交流引导让职工缓解了精神压力。“工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总能找到归属感。”刚参与完心理健康培训的女职工李静说。

激活创新引擎 从“小革新”到“大效益”的蝶变

“叶片角度优化一下,耗电率就降了 0.11%!”在宿州电厂集控室,运行一值值长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向来访的市总工会调研组介绍。这个荣获宿州市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的团队,凭借《降低5号炉一次风机耗电率》项目跻身全国总工会“五小”创新成果五百强,年节约厂用电176万千瓦时。

这样的创新故事,在宿州电厂俯拾皆是。工会搭建的“一杯两赛”平台,让更多“金点子”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各类型、各专业的一场场技能比武点燃创新激情。焊工竞赛中,焊工老师傅们带着徒弟切磋手法;继电保护调试现场,青年职工们比拼故障排查速度。

原设备部电气主管王恬的成长轨迹,正是工会培育产业工人的鲜活样本,她也快速成长为新能源发展部副主任。这个在一线淬炼13 年的“90 后”女工匠,累计完成1500 余台次设备点检,带领团队 30 天攻克发变组保护改造难题。“记得刚入职时,师傅把厚厚一本规程拆解成现场操作步骤,现在我也带徒弟了。”王恬摩挲着“宿州市劳动竞赛先进个人”证书说。

电气二次班的“毫米级精度”传奇更令人称赞。这个新晋的安徽省工人先锋号集体,管理着300余套继电保护装置、22 台自动控制设备及 16 个智能配电室。近三年实现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率 100%,累计消除隐患缺陷 76 项,以“零误动、零拒动”的实战成绩诠释专业担当。“我们班有个传统,每天下班前必须把当天发现的问题记在‘缺陷本’上,谁解决了就画个小红花。”班长张培林翻着泛黄的记录本笑道,源于多年来的良好习惯,让记录本如今成了新员工的“教科书”。

涓涓电力暖流 从厂房到田野的责任延伸

“这条路修通后,收玉米的卡车能直接开到地头!”宿州市埇桥区时村镇马楼村党支部书记握着宿州电厂驻村干部的手,指着即将修缮的村道激动地说。2025年,电厂工会牵头捐赠的 6 万元资金,会让这条困扰村民多年的“泥巴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是继 2020 年以来,电厂向乡村捐赠的第 6 笔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计达 63.3 万元。

在泗县屏山镇涂山村,2020 年建成的农民文化活动场所里,留守儿童正跟着志愿者学画画。“以前村里没个正经活动地儿,现在老人跳广场舞,孩子写作业,都靠这15万元建的文化室。”村主任的话里满是感激。而在马楼村,33座新建桥涵让千亩农田告别“靠天收”,2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孤寡老人的晚归路。

消费帮扶的清单上,更写满了电厂的担当。从 2020年采购1.9万元砀山罐头,到2025年购置2.08万元曲麻莱县牦牛肉,工会组织的“以购代捐”活动累计消费帮扶超86万元,一件件消费帮扶办到了村民的心坎上,不断汇聚乡村振兴路上的爱心微光。

“每次去村里回访,看到我们捐的物资发挥作用,买的茶叶成了职工福利,就觉得特别有意义。”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工会干事陈冰说。今年夏天,电厂还组织职工志愿者到马楼村,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送去图书和文具。“长大后我也要去电厂上班,像叔叔阿姨们一样帮助别人。”10岁的留守儿童在作文里这样写道。

暮色中的宿州电厂,冷却塔的灯光与远处村庄的灯火交相辉映。电气二次班的青年职工们正在进行日常设备巡检,他们手电筒的光束在设备间移动,犹如点点星光;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室内,王恬正给新能源项目团队讲解新政策;乡村振兴档案柜里,新的帮扶计划已在酝酿……

“荣誉是加油站,更是冲锋号。”该厂工会负责人望着墙上的荣誉奖牌说。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娘家人”的初心,是产业工人的匠心,是国企担当的恒心。在“国能之徽、徽映江淮”在宿实践的新征程上,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宿州电厂工会正以微光成炬的力量,书写着新时代劳动者的奋斗篇章。(陈冰 周宝桓)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