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 年,全省国资监管企业年末资产总额 11.6 万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6万亿元、利润总额1206亿元,分别增长 11.3%、5.7%、0.8%,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力量,履行好社会责任不仅是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省国资委推动省属企业在经营管理全过程中大力履行社会责任,有效发挥了“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
在当好“稳定器”“压舱石”方面,安徽国资国企以企业高质量稳增长助力稳预期、强信心。一是推动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好于全国。截至今年 7 月末,全省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 12.5 万亿元,前 7 个月实现营业总收入 9196.8 亿元、利润总额 595.3 亿元,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跃升至 5 万亿元、居全国第 7,营业总收入 5978.8 亿元、利润总额473.8 亿元、净资产收益率 4.7%,分居全国第7、5、5 位。二是持续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2024 年,省属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产权转让等方式盘活资产67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26%;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推动企业完成投资2442亿元、增长5.1%,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淮北矿业全球规模最大的年产 60 万吨合成气法制乙醇项目满负荷运行,铜陵有色投资 103 亿元的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正式投产。三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我省结合国资监管新的形势任务,开展省国资委内设机构和职能调整,在全国省级国资委层面率先实施综合监督检查和“一企一策”考核,加强专业化和穿透式监管,并积极参与处置有关风险事项,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在服务全省经济发展方面,安徽国资国企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一是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我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大国有资本对我省三大科创引领高地的投资力度,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并着力打造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省属企业研发投入连续 4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海螺集团、淮河能源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省属企业原创技术攻关清单19 个项目中已有 17 个具备产业化条件。二是坚持双轮驱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一方面,我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攀登、向“智”发力、向“绿”而行,省属企业累计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 25 个、智能工厂 37 座、数字化车间50个、绿色工厂73个。江汽集团与华为深度合作的尊界S800批量投产;中煤矿建集团重组合肥煤炭院,打造国际领先的矿山建设跨国投资集团;叉车集团并购宇锋智能,加速向智能物流集成商转型升级;皖维集团收购明池玻璃,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另一方面,我省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大力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2024年完成新兴产业投资超500亿元,实现新兴产业营收近2000亿元,营收占比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三是强化重点领域支撑保障。投资集团投资建成高铁里程居长三角第1、全国前列,交控集团运营全省86%高速公路,港航集团保障全省95%集装箱吞吐任务,引江济淮工程加快推进,保障更多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能源集团、淮河能源、淮北矿业、皖北煤电等积极承担全省电力保供、天然气输售等任务,农垦集团、粮食集团扛牢粮食安全责任,通航集团积极布局应急救援航空领域,国资省企在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主力军”作用更加突显。(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