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庐江县创新推行“党组织+工会+企业”领办合作社模式,通过整合资源、拓宽路径,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实践,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组织有作为、产业有发展、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益的多赢之路。
从“资源沉睡”到“文旅融合”,工会牵头盘活乡村经济。位于冶父山景区的大岗村曾经资源分散、产业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去年春,在村党组织和工会共同领办下,“冶父田园合作社”正式成立,不仅整合 1400 亩油茶园,打造农产品品牌,实现年销售 40 余万元,更通过收储闲置农房改建民宿群、培育“民宿管家”“研学导游”等新岗位,带动 200 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2024 年,该村游客量突破 21 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从 2019 年的 2.7 万元跃升至504 万元。
“共富联盟”推动镇域联动,工会助力打破单打独斗。为破解发展碎片化、市场对接难等问题,冶父山镇党委和工会牵头组建覆盖 13 个村、26 家合作社(公司)的“共富联盟”,打造“冶父山”区域公共品牌,推动资源整合与品牌共建。2024 年,全镇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0万元,其中2个村突破500万元。
在县级层面,庐江县总工会推动成立 20 个“共富联盟”,覆盖 95 个镇村和 35 家企业,并与 7 家合肥市属国企开展党建共建,落实 15 个合作项目。同时,联合 50 个村、百余名村干部成立县级“村播”联盟,打造直播助农矩阵,带动群众通过“租金+薪金+股金”多元渠道增收超 500 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200 多个。
联合社推动规模经营,工会服务延伸至一线。庐江县推动 3 个镇、街道成立联合社,整合村级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资源,实现“村村联合、社社抱团”。例如,移湖街道联合 3 个村发展 4700 亩“订单农业”,构建“基地种+企业销+直播卖”产销链条,带动村均增收 170 万元,形成工会组织强、乡村产业兴、农民口袋富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此外,庐江县 230 多个村级工会组织积极建设工会驿站、职工之家等服务阵地,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将贴心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成为乡村治理和职工服务的重要力量。柯坦镇杮树村建成占地 2000 平方米的“农民工之家”,成为学习、娱乐及农民工子女成长的安全乐园;石头镇三拐村工会则将劳动争议调解室、职工书屋、爱心托管班等功能融入“党群服务中心”,并依托乡村旅游特色优势,在葡萄长廊、村头凉亭打造“一站式”“共享式”“融合式”阵地。
“我们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搭建建功平台、打造‘工会服务在身边’品牌等举措,有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庐江县总工会负责人周琼表示,“党组织+工会+企业”模式不仅激活了农村资源,更通过组织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能。(钱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