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宿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宿州市锚定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链条贯通发力,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统筹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努力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良好环境。高质量法律

  • 宣城重拳出击整治黑加油点

    摘要:本报讯近期,宣城市政府集中力量,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打击取缔黑加油点专项治理行动,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行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

  • 蚌埠市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蚌埠市积极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省级生物制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5年8月底,全市生物制造规上企业已达30余家,2024年产值突破100亿元。聚力培育优势产业链。立足

  • 农技指导保农增收

    摘要:9月16日,在含山县环峰镇张公社区卞庄村的水稻田间,农技专家正向农户讲解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连日来,含山县科协、农业农村局联合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和瓜果基地,通过现场培训指导、开办“田间

  • 六安市以制度创新赋能行政复议应诉规范化建设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六安市注重以制度创新赋能争议化解,已逐步形成涵盖复议应诉全流程的制度体系,行政复议申请渠道不断畅通,复议应诉要素保障持续强化,质效闭环管控机制已初步建立,为全市行政复议应诉质效提升打下厚

  • 青阳多措并举破解困难群体养老难题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池州市青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完善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困难群体政府代缴保险费政策,不断提高代缴标准,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让广大城乡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大

  • “几个‘铁架子’能让打桩像搭积木一样准”

    摘要:“真没想到,几个‘铁架子’能让打桩像搭积木一样准!”9月12日,在中铁上投与中铁六局联合承建的芜湖江北新区智联车岛防洪排涝工地,工人老李指着刚落位的松木桩乐呵呵地说。过去靠肉眼、卷尺“估着打”,现在用

  • 池州创新举措提升救助管理服务水平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池州市积极作为,以创新机制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持续完善救助服务体系,提升救助服务质量,整体工作成效显著。织密“嵌入式”网络,打通救助“最后一公里”。高规格构

  • 大山深处建设酣

    摘要:白露微凉,山色染秋。在皖西大别山腹地,由安徽建工集团投资建设的天堂寨支线高速项目现场,两处先行开工点火力全开——机器轰鸣声与秋风交织,塔吊在山间划出忙碌弧线,桥梁桩基开孔、隧道掘进同步推进,建设热潮与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山深处建设酣

   期次:第8667期   

白露微凉,山色染秋。在皖西大别山腹地,由安徽建工集团投资建设的天堂寨支线高速项目现场,两处先行开工点火力全开——机器轰鸣声与秋风交织,塔吊在山间划出忙碌弧线,桥梁桩基开孔、隧道掘进同步推进,建设热潮与秋日静美在此交相辉映,奏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秋日奋进曲”。

作为串联皖鄂两省衔接重点路网的关键工程,该项目的核心任务之一,便是在起点青山枢纽实现与在建和襄高速(六安段)的“无缝对接”。按照规划,和襄高速预计2025年底全线通车,这意味着青山枢纽的桥梁主体结构必须同步完工,既要克服桥址区软基地质、便道贯通难、雨季施工等问题,又要追赶紧张工期,双重压力下,项目团队的施工组织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桥梁拼宽堪比‘高速路网的心脏搭桥’,每一步都要精准可控。”项目负责人介绍,团队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增加班组和机械设备投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工序,采用平行作业与交叉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克服桥址区软基地质、便道贯通难度大、雨季施工等困难,有效提高施工效率。9 月 3 日,项目率先实现全线首个空心薄壁墩封顶——30多米高的墩柱如“擎山之柱”破土而出,为后续衔接和襄高速奠定坚实基础。

燕子河隧道是另一处先行开工点,也是全线工期最长、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作为分离式特长隧道,其左洞长 4485 米、右洞长 4455 米,最大埋深 377 米,不仅工期最长,更面临纵深长、洞内空气稀薄、反坡段排水难等考验。

据悉,天堂寨支线高速全长约 45.7 公里,起于金寨县青山镇,衔接在建 G4222 和县至襄阳高速六安段,途经金寨县、霍山县,终至太平畈乡接入湖北省,顺接黄梅至英山高速公路。作为集团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战略性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以“投资建设一体化”成果,为老区打造产业振兴、生态改善、生活富裕的“快车道”——不仅能优化当地高速路网,便利群众出行,更能激活沿线旅游与产业资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安徽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皖鄂两省交通经济往来及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建工动能”。(晟束齐)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