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0-1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党建带工建赋能新发展

    摘要: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来引领。多年来,安徽中鼎集团以党建“创一流、当示范”引领企业“争第一、做唯一”,探索出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对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建带工建赋能新发展

——宁国市着力做实做优党建带工建促产改新实践

   期次:第8684期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来引领。多年来,安徽中鼎集团以党建“创一流、当示范”引领企业“争第一、做唯一”,探索出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对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很有借鉴意义。

党建花开结硕果,同心掬得满园香。安徽中鼎集团以党建带工建促产改一体化推进工作结出累累硕果。如今在宁国,还涌现出桑尼泰克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德特威勒密封技术(安徽)有限公司、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云燕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产改优秀企业,宁国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由“一枝独秀”迈向“春色满园”,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带工建促产改一体化推进的新路径。

“以党建带工建促产改一体化推进,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大军,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和宁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秘诀。”宁国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汪国成说,宁国市坚持“围绕党建抓工建,抓好工建促党建”的工作要求,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工会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以“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为抓手,以思想引领“铸魂”,确保产业工人政治有方向;以素质提升“铸匠”,确保产业工人事业有希望;以精致服务“铸爱”,确保产业工人生活有保障。打出“思想引领、技能提升、薪酬激励、通道拓展”组合拳,有效激发了产业工人的创造活力,为宁国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 推动产改走深走实

作为宁国市民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头雁”,安徽中鼎集团多年来探索出一条民企产改“中鼎之路”。

“中鼎集团扎根宁国45年来,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不动摇,锚定‘党建强企’战略,将党组织建设写入企业发展基因。1999年成立党委后,构建起‘集团—子公司—车间—班组’四级组织架构,同步搭建党支部、工会、团委等党群组织矩阵。如今,2个党总支、24个党支部、51个工会组织协同发力,通过党组织与管理层交叉任职、党群联席会议等机制,每年列支1000 万元专项经费,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集团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国家级荣誉,实现党群工作‘国字号’荣誉全满贯。”中鼎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梁艳自豪地说。

宁国市坚持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领航定向作用,持续强化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各企业运用集中学习、线上自学、直播党课等方式,扎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体验式教学、“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等丰富多彩的共建联建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感染和吸纳更多青年工人、技术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员队伍,引导产业工人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上下一心抓产改的强大合力。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德特威勒密封技术(安徽)有限公司作为瑞士集团全资控股的外资企业,初期党建工作曾因外资对党群组织的认知差异面临推进阻碍。2016年,宁国经开区以“党群共建”为突破口,选派熟悉外资企业运营的骨干力量、搭建政企协作沟通平台,借助工会建设的先行优势衔接党组织工作,逐步完善“诉求速应、活动联办”的党群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公司紧扣产改要求,创新构建“四层三级”管理模式,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支部书记兼公司总经理、支部副书记兼工会主席、中高层任委员的组织架构,核心岗位党员占比达 80%;同时坚守“一引领、二融合、三服务”法则,选拔经验丰富的党员班组长加入工会,推动党建与企业治理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深度融合。2024年在技术升级攻坚战中,公司党支部牵头推进投资2000万元的空气悬架项目转型与液态硅胶项目投产,党员科技攻关小组围绕材料配方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等关键问题攻坚克难,成功攻克9项专利技术,党建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在推进产改工作中,宁国市切实担负起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不断强宣传、树榜样、聚人心。持续抓好“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劳模(工匠)事迹宣传宣讲活动,“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宣传一批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技能人才,讲好劳模工匠故事、树好基层先进典型,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提升职工文化生活品质,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文化创作、文艺演出等活动,不断推进职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产改赋能 让职工“有为有位”

在宁国,职工永远是企业的“主角”。2021 年毕业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陈李,以机械调试装配工身份加入桑尼泰克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入职初期,陈李扎根生产一线,系统掌握机械装配工艺与精密检测技术。2024年因综合表现突出晋升为电气助理工程师。转型后迅速攻克 PLC 编程难题,参与完成了 3 条自动化产线电气改造。为进一步精进技术水平,陈李积极参加公司工会开展的“名师带高徒计划”,顺利打通成长通道,将竞赛作为技术精进的试金石,先后斩获公司职业技能大赛设备维修项目一等奖,宣城市工业技能大赛人工智能机械臂作业二等奖,宁国市通用机电设备安装调试项目三等奖。2025年代表宁国出战苏浙皖省际大赛,荣获机电设备调试工赛项三等奖;2025年9月再次参加宣城市总工会集训,如被评选将代表安徽省参加国赛。如今,陈李已从刚入职时的“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成熟工匠”。陈李的经历,正是宁国产改的一个缩影。

通过师徒“传帮带”,一个个新手工人逐渐成长为产业工匠;创新激励,让职工创新从“让我干”变为“我要干”……近年来,宁国市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从提技赋能到创新立业,从地位提升到权益保障,各方力量共同构建起产业工人成长发展的坚实链条,让职工真正实现“工作有奔头、生活有保障、收获有尊严、成就有梦想”目标。宁国以高质量产改让更多职工既“有为”又“有位”。

人才培育,让职工由“工”成“匠”。宁国市建立技能培训、技能帮带、技能攻关、技能竞赛“四位一体”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好工匠人才技能形成、梯次培育和持续提升等工作,不断加强工匠人才培育。建设宁国市工匠学院,联合高校办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订单班、冠名班等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中鼎集团通过构建“鼎足——鼎级——鼎尖”三级培养体系,联合高校开设“3+2冠名班”,源源不断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企业自主开展成型、炼胶等工种技能认定,为1263名中高级工颁发证书,通过“谁用人、谁评价”的创新机制,为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按下了“加速键”。

工匠引领,为发展增添内生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宁国市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搭建职工全员创新创效平台,围绕生产经营管理中难点堵点痛点,带动企业职工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创造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赋能企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鼎集团创新开展“中鼎杯”技能比武、“金点子”擂台赛等特色赛事,全面覆盖设计、质量、安全等核心领域。近年来,集团公司培育出县市级以上劳模工匠、技术能手 120 人,其中 2 人荣获全国劳模称号。桑尼泰克公司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涌现出 38名技术能手,多人获宁国市、宣城市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及苏浙皖省际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一批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技能尖兵脱颖而出,带动车间生产效率提升22%。

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澎湃动能。进入安徽中鼎集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广的大草坪,浅草平铺,绿意盎然。走进车间,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徐徐展开。智能悬架系统、智能底盘系统、密封系统等各类汽车零部件应有尽有,它们均打入国际一流供应链,被全球知名汽车品牌所选用……

不久前,保隆科技获得欧洲豪华车品牌的轮速传感器项目定点,生命周期总金额达1.6亿元,计划于2027 年量产。这是继公司8月获得超2.3亿元海外智能悬架系统订单后的又一突破。保隆科技的轮速传感器采用先进芯片,提供速度和方向的高精度检测,能够在-40°C 至 150°C 的宽温环境中工作,满足 ASILB(D)的功能安全要求。此次合作标志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从技术追随者向全球创新伙伴转变……

在宁国市专访时,感受最深的就是“创新”“领先”。从中鼎在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卓越实力和领先地位,到保隆科技不断突破国外技术和专利壁垒,不难窥见宁国这座城市在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硬核实力。

厚植创新沃土,点燃发展引擎。宁国市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完善创新体系,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统筹推进各类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鼎集团创建“鼎湖科创基金”,每年由董事长夏鼎湖个人注资1000万元,专项奖励企业内部技术创新项目。目前,共开展18期评选活动,累计嘉奖 1513 项创新成果,发放奖金 2656 万元,单个项目最高奖励77万元。在基金激励下,公司内部的创新氛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创新项目层出不穷。

“产改”让更多一线产业工人在新时代更快成长成才,也让更多职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宁国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0余家,全市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486家。2023年授权发明专利 211 项、实用新型 1138 项、外观设计 56 项;2024 年 1-7月份全市授权发明专利 211 项、实用新型 790 项、外观设计 28项。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8.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这些亮眼的成绩单,无不跃动着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劲脉搏,科技创新为宁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筑牢保障,让职工“心安有位”。制定出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将人才技能等级以及劳模、工匠等获奖情况纳入人才评价标准,符合条件的人才根据人才层次可享受金额不等的薪酬补贴、租房补贴和购房补贴;高级工及以上层次人才本人或直系亲属因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给予救助,高级技师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可享受子女自主择校及免费疗养休假等政策福利。此外,该市还通过创新打造“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全周期、全链条、全覆盖服务品牌,建设“工会驿站”,探索“工会驿站+”服务模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关爱“暖心伞”,持续推动工会帮扶工作提质增效,切实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双向奔赴 职工与企业同频共振

在宁国,企业把员工当成家人来关爱,每一位“家人”的成长,都是“家庭”繁荣的基石。职工们也深知“做优做强企业”的重任,他们不仅将这份责任铭记在心,更将对企业的一份深情厚意融入了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职工与企业之间,职工对企业热爱,公司对员工关怀,形成了温暖的互动,成为双向奔赴,彼此依靠的力量。

中鼎集团董事长夏鼎湖常说:“‘天’字上面是‘工’,下面是‘人’,组合在一起就是‘天’,员工利益大于天!”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中鼎集团以制度创新破解职业发展瓶颈,一方面优化薪酬、奖惩、劳动关系等核心制度,另一方面为高技能产业工人量身定制“技术工人——技能专家——首席技师”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双通道晋升体系。通过年薪制、股权制、关键岗位津贴等激励措施,实现技术人才与工程人员待遇互通。2022年以来,22名高级技师、81 名主任级工程师纳入核心人才库,关键工序技术工人薪酬平均提升35%。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在推进产改工作中,宁国市坚持以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产业动能、提升产品档次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文化赋能,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中鼎集团注重释放基层活力,全面推广“HCC(幸福文化圈)”品牌项目。中鼎幸福文化圈,由“Happy”(快乐、幸福)和“Cultural Circle”(文化圈、团队)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这一项目旨在通过非行政非正式的员工组织,促进工作位置相近同事的交流与协作,为员工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助力员工在快乐中成长,实现幸福工作。

“HCC”以班组为单位、“双圈长-九圈委”模式,定期自主开展技能比武、公益服务等活动。目前,已建成幸福文化圈 550 个、覆盖 2.2 万余人、员工参与率达 98%。“HCC”搭建起普通员工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让每位员工都能得到关注与激励,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实现“快乐工作,幸福成长”。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高层次需求得到尊重与满足,自主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员工满意度提升35%、离职率下降32%,“HCC”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中鼎集团还依托“关爱八宝”专项行动,加强对新人的关心关爱,将新人留存率从不足 50%提升至 81.85%,打造出“人人有舞台、个个能出彩”的活力生态。

多年来,宁国市始终将民主管理作为凝聚职工力量、保障职工权益的核心抓手,通过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强化保障,推动民主管理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职工与企业“双向赋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鼎集团创新开展“我要举手”活动,以红、黄、蓝三色手势牌,搭建起建议提报的便捷通道,形成“人人可举手、举手即认可、举手有奖励”的参与机制。活动打破了传统管理边界,赋予员工更多的提案权、话语权,推动产业工人从执行者向管理者的身份转变,激活企业创新内生动力。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收集建议 2036 条,转化改善方案 407 项,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桑尼泰克公司创新构建立体化民主参与体系,建立“48 小时响应”机制,实现 85%诉求现场答复,复杂问题在2个工作日内形成解决方案并及时公示。2024年通过座谈会收集的 37 条产改建议中,29 条被纳入年度改革计划,为公司降本增效立下汗马功劳。公司还以“职工代表大会+OA 线上通道”双平台搭配制度拟定、意见和建议收集、分类、督办、反馈、评价五步工作法,确保员工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高效解决。2024年累计处理诉求124件,办结率100%,推动员工休息区配套设施升级、食堂菜品优化等23项民生改善举措落地。

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宁国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呈现出“市委主导,政府主推,工会主力,企业主体”高位推动的良好局面,正将宁国市的“产改”蓝图转化为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图景。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宁国市必将继续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产改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发挥工会牵头抓总作用,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紧贴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科学谋划靶向施策,真抓实干做优品牌,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再创佳绩。

(文炜 李劲松 薛典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