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六安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核心方向,聚焦“严格准入、深化治理、强化监管”三大关键环节,构建全链条、精准化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在守护生态底色的同时,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严格准入优服务,助推发展提质效。坚持生态环境高标准准入与全过程服务协同发力,细化完善省级开发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定印发《六安市省级经济开发 区 生 态 环 境 准 入 清 单 服 务 指 南(试行)》,补充法律、地方性法规、生态功能区划及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负面清单要求,实现对全市各省级经济开发区实施精准化、差异化生态环境准入管控。同步印发《关于建立建设项目全过程生态环境服务监管工作流程的通知》,强化市县联动落实,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要素保障能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深化治理促转型,建设“无废”新城市。扎实推进固体废物排查整治,全力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草拟《六安市“无废城市”建设技术服务项目》,落实项目资金40万元,目前已进入意向公开及招标筹备阶段。强化尾矿库环境风险防控,对全市18座尾矿库(在用 5 座、停用 9 座、闭库 4 座)开展全面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已完成17座现场检查,交办并整改问题3个。同时,根据动态更新情况,对新增34家重点危废单位开展规范化评估检查,已完成23家单位评估,排查并推进整改问题 63 个,切实筑牢环境安全底线。
强化监管树标杆,推动保护常态化。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监管与示范创建统筹推进,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遥感监测线索点位实地核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并督促整改。示范区创建取得积极进展,裕安区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申报已通过省级预审并报送生态环境部;金寨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材料经省级专家评审通过,已正式上报待复核,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新标杆。
(盛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