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0-2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省3条经验入选住建部城市体检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摘要: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城市体检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系统总结各地在推进城市体检领域的创新实践。安徽省、合肥市及芜湖市在完善公众参与方式、探索专项体检方法和依据城市体检生成城市更新项目

  • 2025年“善行安徽之慈善助学计划”捐赠仪式在合肥举行

    摘要:本报讯10月22日,2025年“善行安徽之慈善助学计划”捐赠仪式在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举行。14所受助高校代表及学生代表等共计500余人参加活动。此次“善行安徽之慈善助学计划”由省慈善总会捐赠140万

  • 马鞍山“跨省通办”让南京企业享“同城服务”

    摘要:“没想到现在跨省办理注册地址变更这么方便,从提交资料到办结确认,全程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完成了,效率太高了!”日前,南京道远有色金属装备有限公司会计李世林在体验了江宁区税务局——博望区税务局一体化税务服务

  • 铜陵湿地公园秋景如画

    摘要:10月23日,铜陵市西湖湿地公园色彩斑斓、秋景如画。金秋十月,铜陵市西湖湿地公园秋高气爽,如茵绿草与彩色风车、斑斓花卉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享受湿地秋日的美好和惬意。过仕宁

  • 文明夜校“充电赋能”点亮慢城“新夜态”

    摘要:八段锦、摄影剪辑、手工针织……最近,安徽旌德掀起一股“文明夜校”风潮,“今晚你上什么课?”成了当地群众讨论的热门话题。夜校,是成年人的“兴趣班”。“希望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第三空间’,缓解职场和家庭的

  • 小心“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

    摘要:标签信息是假的,检测报告也是假的……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走访多地家纺市场发现,一些在售的床上用品“高端四件套”存在以次充好等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多次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和整治。为何以次充好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虚标支数、标签造假……

小心“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

   期次:第8690期   

标签信息是假的,检测报告也是假的……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走访多地家纺市场发现,一些在售的床上用品“高端四件套”存在以次充好等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多次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和整治。为何以次充好的“高端四件套”仍在市场上流通?背后反映出哪些问题?

虚标支数的“高端四件套”标价两三千元

在浙江一家家纺市场,记者看到许多档口销售所谓的“高端四件套”,其合格证上标有“160 支贡缎高定系列”“100 支高定浮光锦”等字样,标价两三千元。

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些床上用品“四件套”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宣称的“A类母婴级”“高支高密度”实际是忽悠消费者的幌子。

据介绍,该市场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已组织对部分商户的在售“四件套”进行了10个批次的抽检,检测数据显示,有6批次产品虚标支数:比如某标称 180 支的长绒棉磨毛“四件套”,实测经纱为38.6支、纬纱为61.4支,远没达到标定要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检测结果以及已查明的进货来源、标称生产企业,目前已向源头工厂所在地方发送协查函,同步移送案件线索。

业内人士表示,支数是衡量纱线粗细的指标。一定重量的纤维或者纱线,能扯出的长度越长,支数的数值就越大,表明纱线越细。

“作为衡量家纺品质的关键指标,支数直接影响面料的品质、手感和用途。”浙江省宁波市一家纺织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支数的本质是“单位重量下的纱线长度”,支数数值越大,代表面料越细腻、手感越柔软,相应地对工艺要求就越高,价格也更高。

据了解,百支以上属于高端产品,市场上售价不菲。“像 160 支的床上用品,织造难度很大,市面上流通的量并不多。如果一款160 支的产品价格卖得比较低,就要注意存在虚标、造假的可能。”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80 支纱跟 100 支纱的价差在 1 万元/吨,不同支数的“四件套”,成本相差很大。

记者在多地进行走访,发现类似问题并非个例。近期,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区开展对家纺经营户的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查验产品标注真实性和产品质量问题,对涉嫌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的,先行登记,并抽样送检。

在线上直播间,“120支长绒棉”“百分百全棉磨毛”的话术搭配“破价福利”“流量换成交”的诱惑,让不少人对“高端四件套”心动下单。近期,江苏南通市场监管部门发布通报,对涉及南通相关网销家纺“四件套”存在虚假宣传、虚假标识等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先行登记保存、查封扣押涉案物品7389套(件)。

标签信息随意造假 消费者难溯源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部分商家随意粘贴合格标签并提供虚假报告,在家纺行业中并不少见。

记者在市场走访时看到,在一家档口内,一沓合格证被随意放置在一排已经包装好的“四件套”之上。商户告诉记者:“这些标签都是随便标的,批发的时候随商品一起送过来。”

据业内人士透露,如今,部分工厂和辅料店不仅提供虚假信息标签,还能出具带有伪造二维码的检测报告,“标签-报告-包装”一条龙造假。“当前区块链溯源技术在家纺行业应用并不广泛。”一家家纺品牌的区域负责人表示,很多产品,消费者无法查看面料从棉花种植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信息,低等级商品能轻松伪装成高端商品。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平台、专业市场审核不严,助长以次充好的家纺产品在直播间上线或在市场流通。部分线下专业市场的相关负责人坦言,这几年对商户在产品准入方面疏于管理,有时并未要求商户提供产品的检测报告。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说,网络直播平台作为销售渠道,本应对入驻商家资质及宣传内容负有审核和监督责任。但在实践中,平台可能“只收佣金不担责任”,对主播的虚假宣传话术未能进行有效管理。

违法成本低也是家纺市场部分商户长期违规贴标的重要原因。根据产品质量法,虚假标注最高处罚金额仅为货值的三倍,相较于不同支数产品间几倍价格差所产生的利润空间,威慑力明显不足。

一名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商家吃准了消费者怕麻烦、不太会自费进行专业检测的心理,随意虚标合格证信息。即便个别消费者发现问题,也常常因为投诉流程复杂、耗时耗力而选择放弃。

协同发力构建健康市场环境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已对“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据了解,近年来,广东、海南等多地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通报和查处。对于“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问题,各方认为,需多方协同发力根治家纺行业乱象。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智库专家肖航认为,整治“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等问题,需要加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治理,筑牢生产流通的准入防线,强化过程监管、全链条追踪,提升违法惩戒力度。

在南通从事纺织品行业的邰女士希望引入家纺产品“一品一码”溯源机制,对棉花采购、生产加工、质检等环节全程记录,扫码即可验证真伪;进一步扩大检测覆盖面,将支数检测、成分明示等纳入强制范畴。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建议,加强对家纺产品的抽查检测力度,加大对标签造假、证书造假等黑色产业链条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区域间执法联动和线索协查。“也应推动更新相关法律细则,加大对虚假标注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平台和专业市场应承担起责任。肖航表示,平台应加强对入驻商家和销售人员的审核与管理,建立健全商品质量监控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企业及主播个人引入征信监督机制,行业协会等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消费者也需保持理性,警惕远低于市场正常价格的‘高端’商品。”洪勇说,要加强科普宣传,提升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注意保留购物凭证、直播录屏等证据,如发现问题,要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唐弢 张璇 王悦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