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活动不仅放松了身心,更在行走中坚定了信仰、在实践中提升了能力!”近日,宿州市某企业职工老张在参加完市总工会组织的疗休养活动后,由衷地感慨道。
这背后,正是宿州市总工会积极创新职工教育形式,精心打造“疗休养+思政+体验”立体教育新模式所取得的生动回响。该模式突破传统教育框架,有机整合资源,构建“参观学习——互动体验——成果转化”的闭环体系,为职工带来一次次思想与能力的“双向充电”。
从“本地疗养”到“跨域融合”
宿州市总工会一改以往理论学习相对独立、形式较为单一的做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入疗休养全过程,实现“身心放松”与“精神补钙”双线并进。
在目的地的选择上,不仅深耕本地资源,更将脚步迈向黄山、哈尔滨、巢湖等自然与文化交相辉映的地区,让职工在青山绿水间领略祖国之大美,在文化浸润中筑牢认同与自信。“我们推动职工教育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感悟’,打造一个既能休养身心,又能淬炼信念,更能赋能成长的综合平台。”宿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行走课堂”促“学用相长”
新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实效。宿州市总工会在“体验”环节下足功夫,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实践互动项目,将课堂延伸到名山大川、革命旧址与现代企业一线。
职工在黄山感受“迎客松”的开放胸怀,在哈尔滨触摸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脉搏,在巢湖追忆红色渡江的壮烈岁月;与此同时,亲手种植感受现代农业的生机,走进车间观摩智能制造的流程,团队拓展凝聚协作共进的合力——抽象的理论,化为可感可知的实践,职工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感被充分点燃,真正实现从“知之”到“行之”的跨越。
让“一次活动”有“长久回响”
为确保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际能力,宿州市总工会着力构建“参观学习——互动体验——成果转化”的完整教育链。
每次活动后,在红色教育座谈会上组织即时交流,引导职工结合实地感受,畅谈初心使命、交流思想感悟。职工们在黄山奇松下畅谈理想,在哈尔滨工业遗址前共话奋斗,在巢湖岸边分享初心……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逐渐转化为服务群众、岗位建功的具体行动。座谈会成为衔接“景中学”与“心中悟”的桥梁,推动形成“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思考中提升、在实干中贡献”的良性循环。
“这种立体化、沉浸式的教育模式,让思政工作活了起来,让疗休养实了起来,让职工的综合素质强了起来。”宿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优化升级这一模式,不断丰富内涵、创新载体,致力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辨识度的宿州工会品牌。(韩凤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