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我手上的冰袖,透气防晒还显瘦!14块9两件带回家,还不赶快下单!”6月9日,安徽大市场在抖音平台首次试水直播带货这一电商营销新模式,8名来自瑶海区方庙街道的社区一线工作人员走进直播间,化身“直播带货官”在线销售,助商促转型。
陷困境,传统市场亟待转型
说起网络直播带货,许多人都不陌生。而对于安徽大市场来说,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建于1996年的安徽大市场,是省内影响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享有“安徽家电第一市”“安徽最旺塑铝制品市场”等美誉,更是“国家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以实体经营为优势的安徽大市场,货物曾经畅销省内外,但随着电商平台的日益崛起,这个以传统销售模式为主的市场却日渐式微。网络时代的“后浪”冲击,加之道路老化,交通堵塞,综合治理等突出问题,安徽大市场人气锐减,疫情暴发后更是受到巨大冲击,对这里的商户们而言,这个“寒冬”格外漫长。
方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苏鸣告诉记者,“第三次经济普查时期安徽大市场有商户3300余户,到第四次经济普查时减少了600余户。可以说,旧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今天的发展。”
穷则思变,困则谋通,这个昔日辉煌的老市场急切渴望着一场转型。
寻突破,街道市场携手“触网”
安徽大市场以批发经营为主,商户坐商思维严重,老经验老思想根深蒂固,但也有其先天的优势。
“我们这里商户众多,有许多省级代理商,能够直播的品类多达20大类,上千种品牌,有着丰富的货源和价格优势,打造销售新业态,我们有实力也有信心。”苏鸣说道。
立足这一优势,方庙街道携手安徽大市场,积极“触网”转型,今年5月搭建起“安徽大市场”抖音平台,5月15日上传了第一条“安徽大市场宣传”短视频,并于21日正式试播运营。
为了将实体店的经营模式融入互联网,更大限度释放老字号新活力,方庙街道结合“左邻右舍”党建服务站建设打造出专属直播间,为市场商户们带货直播提供平台及多元优质服务。社区也做好直播带货的宣传工作,动员商户积极报名填写优质商户推荐表,截至目前,已有几十家商户报名。“我们会对推选出的市场优质商户及商品进行认真筛选,确保直播商品的质量!”社区工作人员说道。
搭建带货平台,将实体店的经营模式融入互联网,打造“线上引流+实体批发+直播带货”的市场发展新模式,让老树发新芽,将“减法”变“加法”,以优势补短板,安徽大市场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唱好戏 让直播带货成为“新常态”
台子搭好,戏更要唱好。在这个直播间,卖货的主播不是网红,而是社区的工作人员。方洁是方庙街道万绿园社区社居委委员,也是此次带货的“主播”之一。她告诉记者,为了此次直播,她和同事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拍摄宣传海报推广活动,邀请专业老师培训,我自己也利用空闲时间学习金牌主播的带货技巧,对所卖产品做了详细的笔记,价格、颜色、性能都如数家珍”。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为了让更多的传统商户掌握电商销售知识,搭上直播“快车”,街道针对市场商户进行直播带货培训,拟发展一部分商户通过自己的直播带动其他商户转型。同时在售后、发货等问题上进行细节策划,从直播、下单、物流到送货上门,实施一站式全流程服务,运用直播电商全渠道能力,尽可能压缩成本,引导商户远离不健康的低价竞争,避免盲目“触网”带来的无疾而终。
此次安徽大市场的首次线上直播成交订单296笔,累计交易额8971元,这说明从吸引眼球到流量变现,到真正给消费者带来边看边买、即买即用的体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我们卖多少货并不是关键。”苏鸣表示,“我们不是做‘直播+卖货’的简单加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商户转变销售思维,借力技术支持,变现实困境为转型动力,助推安徽大市场从实体渠道向全渠道转型。”
“老市场”的首次“触网”,一方面拓展了更大市场空间,也让街道和市场商户们达成共识——只有努力写好转型升级大文章,才能摆脱日渐式微、夹缝中生存的现状,让“老市场”焕发“新活力”,让老品牌踏上新征程。(本报记者 何雪菲 通讯员 杜娟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