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7-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一声“救我”让人泪奔

    摘要:23日上午,一段“抗洪战士被洪水卷走”的短视频刷爆网络,令无数人为之揪心。“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把灾难和黑暗挡身后!”“一定要平安,一个都不能少!”“你也是爸妈的心肝宝贝,一定不要有事!”?

  • 淮河王家坝闸关闸

    摘要:新华社合肥7月23日电(记者张紫赟程士华)7月23日13时许,淮河干流王家坝闸关闸,淮河水暂停流向蒙洼蓄洪区。王家坝站水位已由开闸前的29.75米,下降至28.28米,超警戒水位0.78米,距离保证水

  • 安置点里的“爱心教室”

    摘要:7月22日,在枞阳县横埠镇方正小学安置点“爱心教室”里,方正小学老师操磊(左)指导小朋友写暑假作业。受近期强降雨影响,紧邻安徽省枞阳县横埠镇的白荡湖水位超过保证水位,横埠镇育才村的130名村民于7月1

  • 德国劳动力市场因疫情或需两到三年恢复

    摘要:新华社柏林7月22日电(记者朱晟张雨花)德国联邦劳工局22日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德国劳动力市场可能需要两到三年才能恢复正常。联邦劳工局局长德特勒夫·舍勒当天对德国媒体表示,直到2022年或2023年

  • 新农村堤坝上来了“点灯人”

    摘要:新华社合肥7月23日电(记者吴慧珺姜刚)22日晚上9点多,翁道平和同事们在新农村的堤坝上架电线。他穿着一件长袖的夹克衫,外面还套着一件红马甲,汗水从他的额头顺着脖子往下淌,衣服被汗湿了大片。翁道平是国

  • 物资保障情况怎么样?如何确保不落一人?

    摘要:大疫之后逢大汛,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牵动人心。当前防汛进入“七下八上”关键时期,重点地区汛情持续发展,受灾群众是否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如何确保应安置尽安置,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受灾群众

  • 英国“殖民迷思”何时休

    摘要:英国政府日前宣布,英方将立即、无期限地暂停与香港引渡协定,并禁止向香港出口有关武器。香港早已不是英国的殖民地,但一些英国政客至今不肯放弃“殖民情结”,公然插手香港事务,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分析人士指出,

放大 缩小 默认

物资保障情况怎么样?如何确保不落一人?

——透视汛情之下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期次:第7399期   作者:□新华社记者魏玉坤阮周围

大疫之后逢大汛,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牵动人心。当前防汛进入“七下八上”关键时期,重点地区汛情持续发展,受灾群众是否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如何确保应安置尽安置,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受灾群众安置现状如何?

长江三峡水库17日10时入库流量涨至5万立方米每秒,“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形成!

淮河干流王家坝闸20日8时32分开闸泄洪!

洞庭湖再次进入全面超警戒状态,水位仍在上涨!

??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截至22日,洪涝灾害已造成4552.3万人次受灾,142人死亡失踪,320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

洪灾带来的伤痛,唯有用妥善的安置与后续的帮扶来抚慰。洪水滔滔,受灾群众如何转移、怎么安置,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考题。

江西在南昌、上饶等地开设超百个集中安置点,并从调查摸排、加强物资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目前灾区安置点整体秩序良好;安徽派出多个工作组深入集中安置点开展督导检查,督促灾区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保障好安置群众基本生活;湖北强化救灾物资调配,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防汛重点区域开展督导,部分地区还印发转移安置应急处置导则,指导协调做细做实安置工作。

应急管理部救灾和物资保障司副司长杨晓东介绍,根据最新调度情况,受灾群众大多数已通过投亲靠友方式得到妥善安置,少部分由政府通过借住公房、学校以及搭建帐篷等进行集中安置,基本生活均得到了有效保障。

物资保障情况怎么样?

“这里包吃住,在村部食堂就餐,伙食不错。”记者在湖南省桑植县凉水口镇茶园塔村阳光院看到,村民黄赐忠老人正和“邻居们”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

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澧水,穿过桑植县城。桑植县今年已遭受多轮强降雨的袭击。19日清晨,新一轮强降雨造成河水暴涨,桑植县城河段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不少地势低洼处的民居进水。

在暴雨来临前,黄赐忠和村民们接到通知,由村里统一安排车辆,送到安置点避险。居住在附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65人,有29人被集中安置在阳光院,另外36人选择投亲靠友。“这里有饭吃、有房住、有物资,我们安心住,等洪水过去,接到通知再回家。”黄赐忠说。

有了地方安置,还要有饭吃、有水喝、有床睡觉,受灾群众的物资保障工作不容马虎!

应急管理部日前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广西、安徽、江西、贵州、湖南等省份快速调拨1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包括1.1万顶帐篷、1万床棉被、3.8万床毛毯、3.5万床毛巾被和3.6万张折叠床等,有力支持了地方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针对部分安置点物资保障不充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应急管理部前方工作组进行了重点检查,并及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灾区政府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当前,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防汛救灾物资保障,建立防汛救灾物资会商研判机制,强化救灾物资需求研判、快速调配等工作,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杨晓东说。

如何做好后续安置工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受灾群众安置工作来不得丝毫松懈,容不得半点闪失。科学调配救灾物资,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是防汛救灾工作的关键。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了解到,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已紧急下发通知,对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和安置救助工作进行再部署、再细化,重点针对灾害风险防范、转移避险安置、救灾款物保障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和防范因灾致贫返贫等方面提出要求,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继续强化对重点省份灾区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的检查督导,强化受灾安置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安置群众吃得好、住得好、思想稳定。”杨晓东说。

在物资保障方面,应急管理部将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抓紧推进新增中央救灾物资紧急采购,有效增加中央救灾物资实物储备。同时,在前期已拨付江西、湖北等省份中央救灾资金的基础上,抓紧商财政部拨付后续资金。

宁可备而无汛,不能汛而无备。未雨绸缪,有序做好新灾应对是汛情期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应急管理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各地暴雨洪涝等灾害发生发展,及时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实地查看灾情,安排下拨中央救灾款物,支持帮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等救灾工作。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房屋倒塌、农田损毁,也给不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据统计,主汛期以来,洪涝灾害已造成3.5万间房屋倒塌,30.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4354.8千公顷,其中绝收734.8千公顷。

防汛和扶贫都要抓,一个都不能落下。杨晓东表示,各有关部门、各地减灾委要在抓好防汛救灾救助安置各项工作的同时,帮助谋划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尽可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