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事一线教学 25 年以上的笔者认为,当老师苦,每天起早贪黑,改作业,写教案,备课,辅导学生,搞教研,应付各种检查;当老师也有乐,学生在你的教育和付出下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学校,并且懂得这与老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无论苦与乐,社会上的舆论我们管不了,但我们能管好自己,既然选择教师这一行,就要遵循自己的职业道德,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好自己。
学会共处
提升魅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人四种基本素质之一是“学会共处”。教师更应学会共处,会与学生共处,会与社会共处。与学生相处时,要善于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最后进的学生,他们身上都有难为人知的优点。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教师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自己教出优秀学生,能教出优秀学生,你与学生共处关系必定和谐。会与社会共处,以乐观的心态去生活,以进取的心态去工作,以友善的心态去交流,处理好与亲人,友人,上级等多方面的关系。卡耐基说: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百分之十五,而交际能力却占百分之八十五。”教师的业务水平固然重要,教师的综合素质更能影响学生。放眼现实生活,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成功者无不和突出的交际能力连在一起。会交际就是会与人共处,教学生学会共处是一项持续的育人工作,意义重大,职业崇高。因此,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自身的人格发展,学会共处。
平衡心态
修剪欲望
明代学者洪应明在所著的《菜根谭》中告诉我们,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是一剂平复心灵的好药。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信念是前进的动力,理想是精神的支柱,平衡心态,抛开私心杂念,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以教学成绩赢取社会的认可。用健康的心态去感染学生、感染同事,心态端正了,我们才会感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快乐;心态端正了,我们才会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幸福的。
教师首先是普通人,也在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活琐事所困扰。为家庭婚姻、职业工作,人际关系而烦恼。如果静下心来思考,就会发现烦恼是个人内心的感受,是自己不能正确对待所面临的状态,抱怨环境、怨恨他人、怀疑社会的不公都是自己的不明智。终日劳碌会烦恼,无所事事会更烦恼。当人们处在劳碌之中时,会因为烦恼不能静心而更忙碌,许多人在不断重复着自己的错误。如果能静心可以事半功倍,静心可以看清自我、提高智慧,提高智慧就能有更高的境界。境界提高了就会快乐,在这个世界上,你快乐与不快乐都得生活。有道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责任和追求才是我们的目标,这样我们才能在事业上走得更远,才能从工作中感受幸福。让胸怀释然
开来,才守得一份清静,添得几丝轻松。
“出世涉世,了心尽心。身置闲处,心安静中。静听自然,闲观乾坤。”
坚守初心
爱岗敬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教师无愧职业道德,要做到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学校,尽职尽责,勇于奉献。
回顾一下5.12大地震时的老师们:2008年5月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女教师严蓉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汤宏老师生命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个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孩子们幸运地活了下来。瞿万容老师身挡水泥板救下小孩。代课老师杜正香临死胸前护着三个幼小学生。这么多把生命都交给了教育事业的同仁们,做出了榜样,树立了标杆。
当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更多时候是默默无闻,润物无声。备好课,上好课,认真批改作业,抓好学生德育,努力投身教研提高业务水平等等。工作中我们付出劳动,洒下汗水,没有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让我们去抉择,没有太多的舞台供我们去展示,在点滴工作中,我们有压力,有动力。当了老师就要全身心投入,当了老师就要坚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当了老师就要钻研业务爱岗敬业。
快乐工作
实现价值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与快乐是有机统一的,学习可以促进快乐,快乐也可以促进学习。快乐是一种心态,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快乐,但是这需要用心感受的,作为老师首先要以教师这一职业为乐,以发自心底里的职业满足感感染学生,这才是教师教育的最高境界,这样的老师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学生的成功是老师工作价值的最好展示,老师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学生成才的基础上。每当一届届学生毕业,读着学生写给自己的临别赠语,在句句饱含真情实意,充满理解和感激的措辞中,老师收获了欣慰,觉得自己的奉献值得。老师在教学生时要让学生为有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到了将来老师就会为有这样出色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古代孔子弟子三千,贤德七十二人;又如苏格拉底至柏拉图至亚里士多德,师道的传承与流变,莫过于此。近代藤野先生与鲁迅,梁启超与梁实秋师生情意深重。老师的成功能赢得学生和世人的敬仰,靠的是他的学识和人格魅力。老师的工作也是一门艺术,要教会学生如何接受,如何学习,如何做人。这就是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当一辈子的老师就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出来。
点滴感悟,反思自己二十多年的工作,有激情满怀的憧憬,有艰苦环境的坚守,有发自内心的感动,有职业消极的倦怠,有摇摆不定的彷徨,有不被理解的委屈。这些都是笔者曾经思想的真实感受,随着岁月的沉淀,自己愈加感受到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好自己才是根本。
(作者单位:肥西二中)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自 2019 年 1 月 1 日正式上线以来,以内容为王,以其权威性、新颖性和便捷性等显著优势迅速圈粉无数。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从自己近一年来使用“学习强国”平台的体会来谈谈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什么要“学习强国”。
一、学习强国“强”
“学习强国”是权威发声平台,它具有时政新闻的权威性。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学习强国”平台,站位高,不论是PC端主页面的正文,
“重要新闻”等栏目,还是手机版学习栏目中的“推荐”等栏目都第一时间更新权威声音,全面报道相关事件,又通过视频、音频和快闪等方式丰富报道内容。这些信息极大方便了学习者第一时间了解时事新闻,知晓天下事,特别是方便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学习党中央和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政策导向。
“学习强国”是传播正能量、弘扬新思想的主流新媒体平台。平台整合了中央及各省区市党报党刊、中央及各地卫视广播台、可供转载新闻的网站等主流媒体信息。实现了全媒体时代迅速占领移动网络舆论场,掌握舆论场主动权,推动主流意识与社会价值的输出的目的。
“学习强国”是“百科全书”式学习平台。学习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知识。比如“党史”栏目,全面系统客观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辛的成长历程,对党员系统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对非中国共产党党员了解党史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看慕课”栏目,大量免费的慕课资源,对所有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升总体文化素养和科学水平,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都有极大的作用,更是提升学习者文化自信的有效平台。
“学习强国”是有组织、有服务的平台。它有严密的系统,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所有基层党组织组成。开始实名注册学习是通过组织力量进行的,每位党员都编入其所在的支部。互动、分享、积分、奖品和挑战答题等都正向激励了大家的学习。如学习积分,使你能清楚地知道每天的学习情况,只要每天坚持,养成习惯,你会发现你的积分数值会变得很大。
“学习强国”是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综合性学习平台。平台服务对象以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主,同时也向所有社会公众开放,方便党员、建党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的同时,也方便非中国共产党党员了解党的政策和方针。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负责平台管理和运行、栏目内容编辑和更新等事务,各地方强国号负责地方信息发布,这使得大家参与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平台页面清新流畅“零广告”,使你在学习中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