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它的独家记忆。在合肥这个城市,很多建筑、地标在经过改造后华丽转身,顺应时代潮流,也玩出了新花样。
在合肥市包河区耸立的高楼之间,位于金寨路与天堂寨路交口的一群低层砖拱结构建筑显得尤为特别。步入其中,笔直的道路两侧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厂房坐落在大片草坪上,红砖灰瓦历经长年风吹日晒后有些斑驳。在刻满历史沧桑的建筑间,是各具特色的现代雕塑、洒满阳光的玻璃房,复古与现代在这里碰撞??这里就是“合柴·1972”。这个国内第一个由监狱旧址改造的文创园,以其独有的城市记忆,厚重的工业印记走进新时代;这个合肥目前体量最大、理念创新、实践创新的艺术文创园,昭示着合肥文创的新地标。
城市化的步伐铿锵向前,曾经代表合肥这座城市工业文明,象征经济腾飞的工厂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这些老工厂所承载的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并没有随之消散。让历史的东西回归到历史的车轮里去。随着全新的创意产业等新鲜血液的注入,看似穷途末路的老工厂华丽变身,老厂房也被赋予新的生命。作为国内首个监狱改造项目,“合柴·1972”不仅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还兼具工业建筑极为震撼的结构与空间体验,具有特殊的艺术审美价值。“合柴·1972”,是绽放华彩的城市更新。没有将废旧厂房推倒盖楼,合肥市以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方向对其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特色,内部打造了家电博物馆、当代美术馆、创意集市等板块。岗楼、穹顶、车间、大烟囱、斑驳的墙体、独特的厂房空间结构,是时光的见证,也是走进历史的导游,让人们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感知时代的变革、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创新,是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篇章。合肥,曾经诞生了中国第一台DVD,第一台仿生搓洗式洗衣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有着“家电之都”美誉的合肥,家电产业无疑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合柴·1972”在首期改造中,就利用园区老建筑,将其改造更新为彰显家电发展的“合肥家电故事馆”,馆区内设有老家电故事馆、智能家电展示馆、未来家居体验馆以及创意家电集市。合肥家电故事馆,在留住历史的同时,又延续了未来。这一创意产业的注入,为“合柴·1972”铸就了别样的风采。
漫步在家电故事馆,一个个场景,讲述着一个个有意思的故事。无线电厂流水线,还原的是上世纪80年代合肥无线电厂的流水线,“要大力发展广播宣传,安徽要自己解决广播收音设备”的口号,开启了安徽家电产业的先河。荣光橱窗,陈列着上世纪70-90年代,黄山牌电视机等安徽家电的数个全国第一和世界第一,是中国第一批国产电视机。演播厅,在一面108台电视组成的电视背景墙上,可以看到上世纪80-90年代风靡全国的影视作品。合肥市百货大楼,还原当年人们凭票排队购买家用电器的场景。迪斯科舞厅,通过声音、光线,体验电器的发展印记。城市文化既是城市的灵魂,又体现在城市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中,其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修复更新后的工业车间,诸多艺术家的作品美不胜收,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精心设置在工业风建筑中。不经意间的一抬头,那绝无仅有的大穹顶屋梁结构,让人不由联想到距今1400多年前的赵州桥。户外的创意装置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或是趣味十足,或是潮流先锋,尽显艺术本色。
自2019年10月2日开园以来,“合柴·1972”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之一。人们纷纷来这里游玩、拍照、观展,感受历史印记,回味那段不一样的岁月。
图为老烟囱变身时尚艺术精品
(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