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8-2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路遇私家车起火公交驾驶员秒变“消防员”

    摘要:如果遇到汽车突然起火,你会作何反应?近日,马鞍山市一辆私家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情况危急,就在车主急得束手无策的时候,途经的10路公交驾驶员林飞及时出手相助,化解了险情。8月5日下午5时许,马鞍山市

  • 冒牌“局长”落网记

    摘要:一男子冒充公安局副局长,诈骗他人十万余元,宿州警方连夜奔赴陕西延安,将其抓获归案。8月10日上午,受骗人来到宿州市公安局埇桥分局栏杆派出所,送上一面写有“破案神速为民除害”的锦旗,对民警表示感谢。事情

  •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摘要:8月15日,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大杨村开展“手抄报倡‘节粮’”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为辖区中小学生讲解节约粮食的意义,带领孩子们绘制手抄报,倡导“光盘行动”,反对铺张浪费。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绘制的手抄报

  • 黄山警方摧毁一特大电信诈骗犯罪团伙

    摘要:本报讯介绍股票、期货等虚假投资平台,引诱受害人投资,受害人达数百人,涉案金额达3000万元。近日,黄山市公安局黄山分局在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和黄山市公安局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全面打响“守护平安——202

  • 男子手腕动脉被割断濉溪交警护送就医

    摘要:本报讯近日,濉溪县一男子不慎被门上爆裂的玻璃划伤手腕动脉,向执勤交警求助,执勤交警迅速为其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8月7日下午,家住濉溪县的梁先生手腕动脉不慎被玻璃割断,情况严重,急需到淮北矿工总医院

  • 职工工资被拖欠泗县警方帮讨回

    摘要:本报讯8月13日,泗县公安局泗城派出所集中发放该县某医院拖欠职工工资70余万元,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泗县某医院法人代表辛某某因经营不善,无法发放医院职工工资,共计拖

  • 百岁老人郁蓬山:勤俭持家是我们的传家宝

    摘要:百岁老人,传奇人生,郁蓬山的笑容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家住蚌埠市淮上区八大集农场的郁蓬山老人是当地有名的“老寿星”,今年已有101岁,曾获得“蚌埠好人”“安徽好人”称号。2018年4月,她登记成为安徽省红

  • 闲置厂房变赌场宿松警方“一窝端”

    摘要:本报讯日前,宿松县公安局在开展“守护平安——2020秋季攻势”行动中,多警种联合,打掉一特大流动赌博团伙,抓获涉案人员34人,查获赌资7.1万元。在开展“守护平安——2020秋季攻势”行动中,宿松县公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岁老人郁蓬山:勤俭持家是我们的传家宝

   期次:第7418期   

百岁老人,传奇人生,郁蓬山的笑容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家住蚌埠市淮上区八大集农场的郁蓬山老人是当地有名的“老寿星”,今年已有101岁,曾获得“蚌埠好人”“安徽好人”称号。2018年4月,她登记成为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蚌埠医学院接受站第649位志愿捐献者,成为蚌埠市年龄最大的捐赠者。2019年6月28日,郁蓬山上榜“中国好人榜”,被评为“助人为乐好人”。

近日,郁蓬山老人从新闻中得知,全国上下都在倡导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她回想自己的百年人生,感触颇深。她认为,节俭不但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持家意义重大,是我们的传家宝。

节约粮食从日常做起

8月14日中午,笔者来到郁蓬山的家中时,老人刚刚吃过午饭,正和儿女们一起看电视。老人思维清晰,声音洪亮,看到笔者到来,笑容满面地打招呼:“过来凉快一会。”“我们中午吃的是烧茄子和馒头,茄子是自己种的,面粉也是家里收的小麦磨的,平时不用买啥菜。”老人的女儿,已经77岁的葛国侠说,家里养了鸡,鸡蛋不用买,菜地里有辣椒、茄子、小葱、韭菜等,米面也是自家地里收的,老年人牙齿不好,每顿饭烧烂最重要,平时他们吃得最多的就是馒头、面条、包子和韭菜盒子。

葛国侠的家在南京,孙子都20多岁了,为了照顾母亲,她已经来蚌埠很多年了,像小时候一样与弟弟葛国和一起,每天依偎在母亲身边。

“俺娘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能剩饭、不能浪费,饭每次少做一点,吃完了下顿再做。”74岁的葛国和说,母亲从小对他的影响很深,作为一名木匠,他将每次多余的木料都很好地利用起来,一点也不剩,大一点的就做小板凳,实在不行做个笔筒也不错。

艰苦朴素尽心育人

葛国侠回忆,从小到大,母亲做针线活是最好的,全家人的衣服都是她自己做的,衣服穿破了,都是自己补。兄妹三人年龄相差三四岁,弟弟妹妹永远穿的都是大哥穿小的。

葛国侠说,十里八村都知道老人衣服做得好,经常有娶媳妇的来请她做嫁衣,为了赶制衣服,母亲都没时间做饭,连日连夜做出来,给新人送去。“最让我们后代骄傲的是母亲的教师生涯,她可能是我们这里年龄最大的老师了。”葛国侠介绍,母亲出身大户人家,上过私塾,还精通传统音乐,擅长吹笛子和箫。抗日战争时期,郁蓬山在老家蒙城县泰山小学当老师,带着学生一边躲避日寇一边学习。“母亲曾多次和我们说过,当时很多学校都被炸毁了,1942年,她就去教育部门要求重新办学校,带着介绍信,推着独轮车,带着年幼的大哥和衣物,走了一天才到20多公里外的三义镇,但学校受损严重无法办学,她又回到泰山小学,一个人办了一所学校。如今当地还健在的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是母亲的学生。”葛国侠介绍。

郁蓬山回忆,当时条件艰苦,为了让学生有课桌使用,她用土坯堆成课桌,将上面打磨平整,让学生趴在上面写字。学校师资匮乏,就她一个老师,她一人肩负语文、算术、音乐等多门学科教学任务。女儿葛国侠当时刚出生不久,郁蓬山去教书时就把她放在床上先哄睡着,有时回来时找不到孩子,原来是爬到床底下了。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1958年,郁蓬山进入蚌埠市原第三玻璃厂,当了一名配料工人。

“人家都说粉尘有毒,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好,别人不干,但我不怕。”郁蓬山说,她在工厂里干了15年,然后下放两年后,又回到工厂,一直工作到1979年她60岁退休。“母亲晚上有时候睡不着,就和我们说她年轻时的事情,她记忆力很好,经常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子孙后代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惜福、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小儿子葛国和表示,郁蓬山一生艰苦朴素,是全家人的精神楷模,能陪在她的身边是最幸福的事情,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学习母亲这种勤劳俭朴、乐善好施的精神。

郁蓬山老人的一生,平淡却不平凡。一辈子坚守对学习的热爱,在战火连天的年代化解困境教书育人。她的善良,如春风和煦,微微拂面,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她的开朗,似雨后清荷,那么明净而富有感染力。最珍贵的,还是她永远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陈昂 周雨婷)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