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9-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肥西经开区:部门联动合力抓税收日前,肥西县财政局、税务局主要负责人一行,赴肥西经开区调研分析税收任务分解情况。会上,区财政分局通报了今年前七个月全区税收任务完成情况,汇报了企业税源普查工作进展,分析受

  • 促进妇女事业中国典范助益世界

    摘要:妇女事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中国始终高度重视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中国在妇女全面发展方面的实践和举措不仅推动了全球妇

  • 合肥中欧班列2020年开行突破400列

    摘要:新华社合肥9月20日电(记者汪奥娜)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9日上午10时,满载5000台冰箱的75008次列车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启程,驶往俄罗斯莫斯科,标志着2020年合肥中欧班列开

  • 多彩科普日

    摘要:9月20日,小朋友在体验污水处理小实验。当日,2020年合肥市包河区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包河区常青街道举办,现场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科学小实验,让市民和学生近距离感受科学魅力。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 首批18款App获颁安全认证

    摘要: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记者刘硕余俊杰)20日,云闪付、苏宁易购、中国移动、百度地图等10家企业的18款App(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在京获颁安全认证证书,标志着我国App安全认证工作正式开展。2019

  • 英国高校首架接中国留学生入学包机顺利抵达

    摘要:新华社伦敦9月20日电(记者张代蕾)搭载近400名中国学生的首架赴英留学包机19日顺利抵达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国际机场。这架由卡塔尔航空公司承运的包机18日从北京起飞,机上乘客都是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中

  • 别样稻花香

    摘要:秋分将至,稻谷飘香。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面对长江、淮河和巢湖“三线抗洪”严峻汛情,安徽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通过超常规的政策举措,挖掘科技丰粮新路,全力以赴抗灾减灾,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眼

  • 美国单方面称已恢复联合国对伊朗制裁

    摘要:新华社华盛顿9月19日电(记者刘品然)美国政府19日单方面表示已恢复联合国对伊朗实施的制裁,并威胁联合国会员国若不执行制裁将“面临后果”。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当晚在一份声明中称,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样稻花香

——江淮粮仓战“两情”观察

   期次:第7440期   作者:□新华社记者陈先发姜刚

秋分将至,稻谷飘香。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面对长江、淮河和巢湖“三线抗洪”严峻汛情,安徽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通过超常规的政策举措,挖掘科技丰粮新路,全力以赴抗灾减灾,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眼下,秋粮主要作物之一的水稻迎来收获,江淮大地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来之不易的收获

地处巢湖流域的合肥市肥东县,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里稻穗低垂,不时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9月18日下午,在肥东县家庭农场主王军民的稻田里,3台收割机来回奔忙,经过灵活自如的“吞”“吐”之后,一辆辆满载稻谷的货车驶向晾晒地。“今年水稻生长期遭遇连续强降水,田里进水了,政府部门派出挖掘机给河道清淤、帮助排水,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查治,这才取得了好收成。”王军民感慨万千:今年水稻亩产能达1100斤。

安徽省今年6月2日入梅,8月1日出梅,期间遭遇连续强降水。梅雨期长江、淮河和巢湖流域平均降水量分别是常年同期的2.3倍、近2倍和近3倍,均为历史同期最多。强降水引发局地洪涝灾害,给秋粮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沿河、环湖的部分低洼田块受淹甚至绝收。

在毗邻长江的桐城市,沉甸甸的稻穗也走出别样“旅程”。“目前已收割50多亩,预计亩产1400斤,是个丰收年。”9月17日中午,站在偌大仓库里成堆的新稻前,安徽桐城香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永志说。

严永志流转了2700多亩水稻田,受洪涝灾害影响,部分水稻田受淹,其中152亩绝收。“受淹田块忙排水,绝收田块忙补种。”他说,政府部门免费提供种子,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时赔付72000多元,助力补种顺利进行,目前补种的稻苗长势良好。

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到9月上旬,全省已完成补改种面积396万亩,占绝收面积的68%,占已退水可补改种面积的96%。“在疫情、汛情的双重考验下,今年的水稻收获格外来之不易。”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吴志伟说,从目前各地收割的情况来看,水稻总体长势接近常年水平。

政策科技的助力

确保秋粮生产稳定,离不开政策举措、农业科技的助力。“今年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要超过往年。”吴志伟举例说,各级财政拿出9000多万元扩大早稻种植面积;全省投入近3亿元发展优质专用水稻生产,推动实现“优质粮卖优价”。

位于淮河岸边的六安市霍邱县,通过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引导补改种等方式,尽力减少洪涝灾害对粮食总产的影响。“霍邱县是产粮大县,确保粮食安全我们责无旁贷。”六安市政协副主席、霍邱县委书记刘胜说,在省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县里拿出1500万元鼓励发展约30万亩再生稻。对于退水较迟的地方,政府部门引导农户改种玉米、绿豆等农作物。

在促进种植业生产恢复方面,农业保险发挥了重要作用。“灾情发生后,我们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按照‘快保、快查、快赔’的原则,加快承保理赔进度,全力支持农户灾后重建。”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庆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方芸说,截至9月17日,该公司在安庆市已支付理赔款1.28亿元。

植保无人机飞防、粮食生产良种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农业科技给粮食生产注入新动能,推动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双提升”。

肥东县张集乡种粮大户陈志刚从2018年开始探索种植有机水稻。“我们选用优良品种,推行绿色生产,目前有30多亩水稻被加工企业‘预购’,收购价高于市场价0.1元/斤。”陈志刚说。

为提升水稻生产品质,安徽省今年继续加大优质专用水稻生产力度,实行“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单收、单储、单加工”的运营模式,推动皖粮产业升级。据初步统计,安徽省优质专用水稻面积1868.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57.6%。

抢抓农时的坚守

在安徽,秋粮收获来之不易,夏粮生产同样如此。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态势,安徽全省上下全力应对,夏粮总产334.38亿斤,较上年增加2.98亿斤,总产创历史新高,奠定了全年粮食稳定生产的基础。“当前,各地要指导农户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在田水稻颗粒归仓,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赵皖平说,同时要关注部分未退水田块的秋种工作,努力实现以丰补歉、以秋补夏。

农时不等人。一手抢抓秋收,一手谋划秋种。计划小麦种植面积4240万亩,沿淮淮北地区主攻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种植,淮河以南地区积极引导农民恢复发展油菜种植……安徽省近日下发秋种“任务清单”,要求各地科学合理谋划落实秋种面积,确保打赢明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第一仗。“桐城市将召开灾后生产恢复及油菜小麦机械化播种现场观摩会,已联系批量引进26台多功能智能化油菜播种机(可播油菜、小麦、旱稻等),有助于提高灾后秋种的质量和进度。”桐城市种植业管理局局长刘志宏说,桐城市拟将救灾资金重点用于灾后油菜种植补助,同时对在灾后绝收田块种植小麦的农户适当予以补贴。

谋划秋种也已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入“议事日程”。“我要紧跟国家政策步伐,在种植品种和粮食品质上下功夫,为明年的丰收播种希望。”王军民充满期待地说,他要把小麦种植面积从100亩增加到500亩,同时继续做精做强粮食品牌,提高粮食附加值,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新华社合肥9月20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