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王耀,男,泗县人民医院神经和精神内科副主任医师。2020年2月9日,作为安徽第三批援鄂抗疫医疗队员奔赴武汉抗疫一线,进驻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在方舱医院完成工作任务后,再次请战,来到武汉协和医院西区重症病房继续战斗。他们医疗队于2月12日下午进驻武汉市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到了2月14日,他们所在的1号舱400多张床位都收满了。他在方舱医院值班过程中共首诊收治27名新冠肺炎患者,先后查房管理8个病区……他们历经48天完成抗疫任务,4月10日凯旋归泗。请看他讲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去年9月17日,我到上海长海医院进修学习神经介入,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根据医院安排,进修暂停。今年春节前返回泗县人民医院,并参与医院新冠肺炎专家组值班。后接医院通知,奔赴武汉抗疫。
捍卫生命,赶赴抗疫前线我不怕
2月9日凌晨12时45分左右,接到我们医院办公室的电话,院领导急切地跟我说:“你被医院选派驰援武汉,你个人什么意见?”我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
因为从我在请战书上签字并摁上红手印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做好了随时出征的准备。而电话铃声也把我的爱人吵醒了,我跟她说:“我要去武汉支援了,今天就走。”我爱人也是一位医生,她睁大眼看着我,静了静,对我说:“好吧。虽然我很担心,但我仍支持你的选择。到那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安全。”我跟父母亲及岳父母说了我的决定,他们都非常支持。
临行前,有人问我,去武汉,你怕不怕?我回答,不怕,但又很害怕。不怕,是因为我是医务人员,当我步入医学神圣殿堂的时候,我已庄严宣誓过。但同时,我又很害怕。因为我怕更多的人,会因为这场战役而倒下,因此产生更多支离破碎的家庭;我怕我有牵挂,因为我也是人,有血有肉的人,有爱人、孩子和老人,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是他们的天。如果非要我在怕与不怕之间选择的话,我选择不怕!有炮火的战争,军人一马当先,视死如归!无硝烟的战役,医护冲锋在前,捍卫生命!
2月9日晚上7时30分左右,我们医疗队到达武汉高铁站。下车后,我们在站台原地待命。我仔细看了一下站台,除了我们医疗队的战友,居然没有一个旅客下车。这座城市,暂时按下了暂停键。只有我们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正在匆匆赶来……
风险再大,我们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经过紧张的岗前培训,按照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我们医疗队于2月12日下午起,进驻武汉市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到2月14日,我们所在的1号舱400多张床位都收满了。
我是2月13日下午两点到8点的班,在短短的6个小时内,我负责的两个病区一共首诊收治25个新冠肺炎患者。我在方舱医院值班过程中共首诊收治27名新冠肺炎患者,先后查房管理8个病区。
方舱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都是普通型,少数为轻型。每个患者住院后,我们管床医生都会尽可能地把患者病史资料采集完整,特别是核酸检测及肺部CT检查情况。治疗方案的选择,我们都会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颁发的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指南来执行。
在方舱工作中,我能感受到部分患者存在着紧张、焦虑情绪,担心自己病情会进一步加重。在查房或巡视病房的时候,我会主动和他们多聊聊,转移注意力,做一些心理疏导,从而消除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
经过我们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患者陆续出院。“非常感谢你们大老远来支援我们武汉,你们辛苦了。”患者出院时都会激动地对我们说。虽然辛苦,但看到患者出院时那如释重负、高兴、轻松的表情时,我心里感到万分欣慰。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再苦再累,风险再大,我们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再次请战,到重症病房继续战斗
3月8日,根据国家卫健委指挥部命令,我所在的方舱医院休舱了。经过我们医疗队共同努力,我们在方舱医院的救治任务圆满完成。但是武汉市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仍较多,救治任务仍较重,且武汉当地医务工作者长时间在一线工作,同时面临一般诊疗工作的陆续恢复,人员急需休整。我们医疗队全体人员第一时间又写下请战书,要求到重症病房继续战斗。
3月14日,我们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区重症病房,我被分配到东11楼参加值班,与湖南湘雅医院、广州中山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团队及钟南山院士团队并肩作战。随着病人陆续出院,医院的病区需要整合重组。到3月21日,我又到西10楼病区参加值班,在该病区的支援队以北京市为主,来自天坛、宣武、朝阳等几家大医院。重症患者的病情相对复杂,大部分都是高龄,合并症较多,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不尽相同。我进入重症病房后,虚心向各位专家请教、学习,让我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防治有了全新认识。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我们医疗队3月26日休整一天,3月27日撤离武汉。至此,我在武汉抗疫前线战斗了整整48天。飞机逐渐爬升,武汉在机翼下渐渐远去。武汉再见!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通过这次抗疫战争,也使我充分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国情怀。(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