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瓜果飘香。进入十月,在安庆市宿松县长铺镇铁寨村,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农户们在柑桔园中采摘柑桔、辛勤劳作,脸上挂满了收获的笑容。
今年,铁寨村200户桔农种植的柑桔又喜获丰收,平均亩产量达到6000斤,铁寨村党总支书记张玉华估算了一下,按每斤桔子2.5元的价格计算,全村600亩桔园可获利900万元。因为种植柑桔,该村40户贫困户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而且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长铺镇党委书记贺桂华介绍,铁寨村是全县有名的“柑桔村”,有着近50年的柑桔种植历史,其出产的柑桔曾被安徽省农业厅评为优质农产品。如今,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00个农户种植柑桔,柑桔已成为该村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0月11日,笔者慕名来到了长铺镇,还未踏入铁寨村地界,漫山遍野的柑桔园以及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便映入眼帘。黄灿灿的柑桔犹如一盏盏小灯笼缀满枝头,沿途前来购买柑桔的车辆络绎不绝,果农们正忙着采摘、挑选柑桔,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刘畈组是铁寨村有名的柑桔种植村庄,这里50多户居民家家种植柑桔。该组居民史江贵建在路边的两座桔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在一排排挂满柑桔的栅栏下方,挂着一面面鲜红的小红旗。这是不久前史江贵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而特意挂上去的。“没有党的富民好政策就没有我家的今天。”谈起现在的好日子,史江贵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说,2016年他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通过大力发展柑桔种植,他家不仅脱了贫,而且还盖上了楼房,柑桔园从过去的十几亩发展到现在30亩,并成立了专业种植柑桔的家庭农场,每年都能有十几万元的纯收入。
据了解,为鼓励更多的贫困户种植柑桔,推动产业扶贫措施落地见效,从2010年开始,长铺镇加快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共在铁寨村修建了20多公里的“组组通”水泥路。同时,该镇每年都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指导桔农对落后品种进行改良,针对土壤的不良质地和结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鼓励桔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提高柑桔的品质和产量。如今,这里的柑桔平均亩产达到6000斤,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产量几乎翻了一番。
曾被宿松县农业局聘请为全县柑桔种植技术辅导员的张玉华,积极发挥科普带头人的作用,牵头组织成立了宿松县铁寨硕丰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为铁寨柑桔注册了“寨乡桔园”的商标,同时发动3个柑桔种植大户成立了家庭农场,通过成立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落后户发展,走柑桔种植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富民强村发展之路。
张玉华说,铁寨村的柑桔色泽鲜亮、皮薄肉嫩、甘甜多汁,倍受客户青睐。它的口味、品质首先得益于当地有着适宜种植柑桔的天然红黄壤;其次是得益于北面有着横山这座天然的屏障,使这里形成了适宜的小气候条件,种植的柑桔背风向阳,日照充足;再就是通过几十年对柑桔品种和土壤的不断改良,使当地形成专业化种植柑桔的生产格局。如今,这里种植的温州蜜柑,已发展品系20多种,每个品系培育出的桔树,其生长寿命基本都能达到100多年。张玉华说,他家桔园有些桔树树龄已接近50年,其亩产量可达到1万斤。
笔者离开时,正是上午9点,只见从柑桔园采摘回来的桔农排成了一条长龙,灿烂的阳光洒在一张张笑脸上、一筐筐泛着金光的柑桔上,空气中处处弥漫着香甜的味道。
(孙春旺 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