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5日下午,记者从省药监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2019年,我省共下达支持“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十大皖药”药材标准研究一次性奖补资金合计580万元,推动“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据了解,自2016年我省开始启动“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以来,已开展了三届产业示范基地遴选,共确定了霍山石斛、灵芝、亳白芍、黄精、茯苓、宣木瓜、菊花、丹皮、断血流、桔梗、天麻、太子参、前胡、葛根、百蕊草等15个“十大皖药”品种、44个“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76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截至目前,全省“十大皖药”示范种植面积共127452.2亩;其中2020年新增示范种植面积41053亩。2019年“十大皖药”总产量13.2万吨。
近年来,我省积极支持“十大皖药”建设单位打造出了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中药品牌。霍山石斛、滁州贡菊、金寨灵芝、金寨茯苓、旌德灵芝、九华黄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商标。同时,霍山石斛、霍山灵芝、亳白芍、九华黄精、滁菊、黄山贡菊、铜陵凤丹皮、李兴桔梗、金寨茯苓、金寨天麻等品种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品年产值达45.39亿元。霍山石斛连续4年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亳丹皮进入2020年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评价百强榜。
此外,“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助力脱贫成效也不断凸显。我省积极引导示范基地建设单位与当地政府签订产业扶贫计划,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药材种植、采收和初加工,带动贫困户增收,推动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落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44个基地共带动5000多名贫困户增收,每年人均增收5500元左右。
(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