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11-1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群众赛事“复苏”点燃百姓运动热情

    摘要:跳绳表演“终于感觉到今年的群众赛事开始复苏了。”合肥市马拉松运动协会的祝依飞说,这个周末,他接连参加了两场小规模的马拉松赛事,积攒已久的参赛热情终于得到了释放。对祝依飞来说,今年合肥马拉松赛有很大的不

  • 职工书画

    摘要:

  • 中科大微电影荣获亚洲微电影好作品奖

    摘要:本报讯11月6日,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在云南省临沧市开幕,来自20个国家5019部作品参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品的微电影《永怀初心》,荣获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好作品奖。此片讲述了“两弹一星”功勋

  • 第六届省直机关足球联赛收兵

    摘要:本报讯11月14日,第六届省直机关足球联赛收官之战在合肥蜀山足球训练基地打响。最终徽商银行以1:0战胜安徽电力,再次摘得年度总冠军,创造了联赛五连冠的奇迹,安徽电力获得亚军。在季军争夺战中,省发改委以

  • 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交流会今开幕

    摘要:本报讯第二届新时代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交流合作论坛于11月17日至18日在合肥举行。长三角地区知名大型企业领导和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代表齐聚合肥,共话文化发展。据悉,2020年第二届新时代长三角企业文化

  • 黄山市打造首个文旅直播间

    摘要:本报讯日前,黄山市首个文旅直播间的首场直播数据出炉。“直播时长198分钟,在线观看7742人次,成交量破2万元,客房销售55间……”这是黄山旅游官方平台开启自主直播项目的首播成绩单,是黄山旅游聚焦“如

  • 翰墨丹青赤子情

    摘要:画家在创作《颍州西湖》一笔一画,勾勒出一条条诗意绵延的秀美弧线;一纸一墨,晕染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城市画卷……历经三个多月的辛勤创作,由李浩宇、张士玉、冯牧、王铁汉、张小村、逯祺祥等六位阜阳本土画家创作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翰墨丹青赤子情

——六位本土画家为高铁阜阳西站创作城市画卷

   期次:第7475期   

画家在创作《颍州西湖》

一笔一画,勾勒出一条条诗意绵延的秀美弧线;一纸一墨,晕染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城市画卷……历经三个多月的辛勤创作,由李浩宇、张士玉、冯牧、王铁汉、张小村、逯祺祥等六位阜阳本土画家创作的《颍州西湖》《双清湾》《三角洲》三幅画作进入了尾声阶段,预计12月份亮相阜阳西站贵宾厅。

笔墨淋漓间,他们绘就的不止是一座城市的艺术珍品,更慰藉着这座城市深厚绵长的书画文脉和翰墨丹青世代相传的赤子情怀。9日下午,笔者在阜阳书画院抢先见到了这三幅长卷画作的真容,同时聆听了这支老中青三代组成的创作团队背后的故事。

再次集结义不容辞为高铁添彩

黄淮门户,魅力阜阳。阜阳西站是商合杭、郑阜两条高铁交会处的重要站点,眼下已经成为大美阜阳、实力阜阳的城市新地标。去年,随着高铁阜阳西站的开通运营,西站集散厅内3幅铜雕画的亮相不仅惊艳了往来旅客,也成为展示阜阳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

今年8月份,这3幅铜雕画的主创李浩宇、张士玉、王铁汉、张小村4人,以及阜阳美术家冯牧、逯祺祥,组成一支新的创作团队,为高铁西站3个贵宾厅创作三幅城市山水画,分别以颍州西湖、双清湾和三角洲为主题,以此展现颍淮大好风光。

9日下午,青颍公园一隅,阜阳书画院内丹墨飘香,6位画家分别手持毛笔,静默不言,踩着高凳、猫着腰,在铺满画板的巨幅宣纸上挥毫泼墨、皴擦点染。

“这次创作,我们集结了6位阜阳本土老中青三代画家,既有创作经验丰富的50后,主力军60后、70后,也有年轻有为的80后,大家都希望用自己所长来表现阜阳之美,反映阜阳的城市发展。”画作创作者之一、阜阳书画院院长李浩宇说,6位画家都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阜阳市山水画的代表性画家,在美术创意、艺术创作方面有着较强实力。

8月初接到创作任务后,团队就开始着手构思、绘制。此次创作与前期的铜雕画有所不同,采用的是中国山水画形式,以写实为基础,兼具中国画的意境,以此展现阜阳湖花相应、花田一体、城花融合的滨水园林城市景象,同时传达时代气息和情感。

诗意绵延描绘颍州西湖生态画卷

阜阳是风光独特的生态水城,拥有“一湖两河”的独特资源。“一湖”指颍州西湖,历史上,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诗人苏轼曾有诗赞誉:“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李浩宇与张士玉此次主力创作《颍州西湖》,这幅作品内径尺寸为4.5米×2.5米,加上外框后可达到5.5米×3.2米。

笔者在画室看到,目前这幅画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当天下午,张士玉正对画中花木进行勾勒,李浩宇则负责西湖建筑群的绘制。“这幅画中需要呈现大量的植物,其中以杉树、香樟、松树、柳树、芭蕉为主,以此营造出郁郁葱葱的园林效果。”年近六旬的张士玉手持毛笔,坐在一只低矮的板凳上,一笔一画勾勒出不同形态的树木。在他看来,画中树木虽是点缀,但要不失自己的特色。

兰园、苏堤、怡园、颍州塔、女郎台……纵观整幅画作,这些西湖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在李浩宇的笔下跃然纸上。

对于李浩宇来说,两次参与阜阳西站的画作创作,是身担重任。不同于上次的创作,此次作品要营造出中国画的透视效果,考验创作者的技法和布局能力。“前期,我们不仅数次实地采风,还从网上找了大量摄影爱好者的航拍图,又向规划部门要了颍州西湖的设计图。”李浩宇表示,当这幅作品亮相阜阳西站时,市民看到的将是一幅绿柳盈岸、花木扶疏、移步换景,让人流连忘返的新颍州西湖实景图。

欣欣向荣聚焦阜阳城市新发展

当天,另一幅作品《三角洲》已完成绘制,准备进入装裱阶段,在王铁汉和逯祺祥两人笔下,通过大片淡墨轻扫的苍茫水域,可以看到被喻为阜阳“母亲河”的颍河、泉河交汇形成的气势恢宏的三角洲。

作为团队中最年轻的主创人员,逯祺祥在接到任务时,感受到不小的压力。为了真实还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巨变,他数次现场探访,又与前辈王铁汉沟通交流。与碧水绿地相辉映的是,近年来,阜阳三角洲片区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翠绿的沿河林带掩映着正在建设的超高层标志性建筑、观景平台。通过二位创作者的通力合作,一幅具有生动水景、丰富绿地、优美建筑的城市景观长廊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毕业于阜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冯牧年过六旬,具有深厚的绘画底蕴,是首次参与阜阳西站画作创作。冯牧擅长山水画,章法严谨,墨色淋漓,他笔下的双清湾呈现出一幅“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山水画卷。

双清湾是阜阳发展的第一见证,曾几何时,这里只是一片荒芜,短短几年时间却已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阜阳四大馆建设如火如荼,240米双子塔拔地而起,阜阳首座植物园环伺其中。

对于另一位创作者张小村来说,如何将城南新区崛起的新面貌、阜阳发展欣欣向荣的场景表现出来,是一次崭新的挑战,“以往我接触的多是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这次主要承担城市建筑的描绘。”

在张小村笔下,近景与远景构造的技法都是不同的。他通过错位绘制不同地标建筑,形成气势磅礴的城市天际线和城市光影,展现城南新区作为现代化新城不断崛起的魅力。

巨幅画作集聚老中青三代赤子情

对于常人来说,巨幅画作的创作难度难以想像。李浩宇表示,双清湾、三角洲两幅作品内径尺寸也达到3.7米×1.07米,加上外框后可达到4.1米×1.53米。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样大尺幅的作品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而且也考验着画家的艺术水平。

最关键的是,画家要有驾驭大画的能力,因为小的草图与放大之后的作品相比,在视觉上有较大差别。10月初,经过反复商议,三幅作品方案最终形成,画作进入紧锣密鼓的绘制阶段。

每天,6人都是早上8点进画室,晚上6点出画室。画室里准备了毛毯,累了、乏了,他们就在沙发上直接和衣而眠。这一个多月期间,家住太和的逯祺祥更是早晚往返于太和与阜阳间。王铁汉由于长期劳损,双肩积水,打了三针封闭针。

在创作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3张画整体有序推进,如今已进入收尾阶段。艺术创作不是孤芳自赏,画室里,6位主创时常停下笔,聚到一起探讨。性格幽默的冯牧担当气氛活跃者,常自称“资深文艺青年”。“能参与重大题材创作,大家也极其敬业,相互之间交流、互补,这种良好的沟通交流方式使得这3幅作品都从中获益。”李浩宇说,这3幅画作也能够展现代表阜阳美协主题性美术作品创作水平的一批中坚力量的实力。

(高红/文王彪/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