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1-1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贴心安排温暖职工回家路

    摘要:春节临近,对大部分在外地工作的职工而言,思乡之情越发浓烈。在中煤新集一矿,家在外地的职工们一如既往地安心工作,丝毫不为春节如何回家而担心,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矿都会及早采取措施,确保外地职工顺利地回家

  • “煤哥”潇洒自驾走起

    摘要:“今年俺自驾回老家过年!”口孜东矿综掘一队技术员王喜博喜气洋洋地说。口孜东矿坐落在阜阳市颍东区杨楼镇,职工的家多在淮南、阜阳,也有一些职工来自外省。今年32岁的王喜博老家来自山东省乐陵市,大学毕业后来

  • 代购火车票情圆返乡梦

    摘要:为了让工友们安心回家过年,中铁四局绍兴329国道智慧快速路改造工程项目部党支部联合工会、团委,开展了为农民工“代购火车票,情圆返乡梦”的活动。项目部从2019年12月中旬起就安排党员和青年志愿者逐一走

  • 结伴骑行班组青年的小“任性”

    摘要:1月8日中午,淮南市雪花飞舞,寒风呼啸,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风电安装班的几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在雪中来回穿梭。他们在练骑行技术,为回家过年作准备。“真拗不过他们!”班组安全员张明望着骑行中的小伙子

  • 聚焦职工春节回家路

    摘要:回家过年,是我们远离家乡的打工人最大念想。无论多远,无论刮风下雪,无论路多难走,春节都要在家过!我叫陈林,今年48岁,家在灵璧县一个偏远的农村。我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在上大学,小女儿在念初中,老婆一个人

  • 迎新春送春联进企业进社区

    摘要:本报讯1月11日,虽然是一个冬雨寒冷的日子,但是在无为市陡沟镇陡沟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暖意浓浓,来自社区的贫困户拿着免费赠送的春联,个个喜笑颜开。这里,无为市总工会正在开展迎新春“送春联”进企业进社区”

  • 18人当选职工最信赖娘家人

    摘要:本报讯日前,蚌埠市总工会授予18名工会干部蚌埠市“职工最信赖的娘家人”荣誉称号,同时授予他们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近年来,蚌埠市各级工会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维护职工队伍稳定、构建和

  • 第四批工会会员卡发放

    摘要:本报讯1月9日,宿州市第四批工会会员卡发放仪式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张忆秋,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冯新忠出席仪式,并共同按动启动按钮。据介绍,工会会员服务卡是一张集工会会员

  • 律师进驻“窗口”助力农民工维权

    摘要:本报讯春节将至,农民工维权问题进入高发时段,尤其是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与施工单位之间矛盾日益激烈。为此,日前,合肥市总工会、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组织13个法律服务分队奔赴各县(市)区、开发区开展“尊

  • 写春联送祝福

    摘要:连日来,界首市总工会组织开展“写春联送祝福”书画公益活动,邀请5位知名书画家,自带笔墨红纸,走进基层为职工群众义务写春联、送“福”字。书画家们挥毫泼墨,用真情实意为一线职工和贫困家庭送上深深的新春祝福

  • 建强活动阵地唱响传习之声

    摘要:“建强活动阵地,唱响传习之声。”党委有号召,工会有行动。2018年4月份以来,淮北市总工会积极探索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强化中心宣传、教育、服务功能入手,逐渐形成了“12345”模式。一年多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强活动阵地唱响传习之声

——淮北市总工会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12345”模式概述

   期次:第7288期   

“建强活动阵地,唱响传习之声。”党委有号召,工会有行动。2018年4月份以来,淮北市总工会积极探索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强化中心宣传、教育、服务功能入手,逐渐形成了“12345”模式。一年多来,先后建立中心53家,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600余场,成为引领职工群众学习、传播、践行新思想的大舞台。

“1”:建强一个阵地,擦亮中心形象

      搭好活动平台。坚持把阵地建在职工身边。依托现有的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工会阵地,以“1+3”分类工作法启动中心建设。不求“大而全”,每个单位选择突出一至两项服务功能,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建设。定好建设标准。按照“传习功能完善,宣传氛围浓厚,注重细节品质,彰显工会特色”的思路,统一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等“六有”建设标准。在活动设置上,实行“月+周”双活动制度,每月组织一次文明实践活动,每周与政治学习相结合,开展一次学教活动,实现了中心活动的常态化。在经费保障上,实行“单位拨一点、工会掏一点、市总补一点”的办法,市总工会先后以项目化资金补助的方式,拨付50余万元用以支持基层中心建设。

“2”:组建两个团队,唱响传习之声

      一是组建精英团队。邀请专家学者、工会主席、劳动模范、工匠大师等为授课讲师。既传授业务技能,也探索工运理论,还传播网络、声乐、保健等职工喜闻乐见的专业知识。安徽煤电技师学院依托劳模工匠大师工作室,成立20余人的新时代劳模工匠大师文明实践团队,除了传授业务技能外,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传播新思想,每年让4000余名受训职工接受洗礼,实现了劳模作用发挥的新突破。

二是集聚“草根”群体。组建总数近400人的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其中既有职工文艺骨干,资深写手,还有网络达人、影视制作爱好者。中心提供平台和舞台,让他们相互配合、各展所长。元宵灯谜、端午诗会、七一歌会等活动在中心轮番上演、常年不断。淮矿集团工会在中心常态化举办传习诵读、文学沙龙等活动,使之成为书香四溢的学习交流平台。

“3”:坚持三个面向,扩大有效覆盖

      坚持面向企业职工、面向工会干部、面向机关社会。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充分发挥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中心的公益职能,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展活动搭建平台。截至目前,仅市级中心就先后承接全市40余家单位(团体)文明实践活动60余场,辐射影响力不断增强。不久前,相山区依托中心,在门前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进一步凸显了中心的集聚效应。

“4”:把握四个重点,满足职工需求

      一是讲理论政策,二是讲道德修养,三是讲传统文化,四是讲法律知识。自觉呼应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形势宣传教育、律师讲堂等活动,引导职工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依法理性维权,助推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5”:丰富五种形式,增强活动实效

      这5种形式是:进行示范性宣讲、组织走动式活动、开设网络课堂,开展技能练兵,并唱响文艺之歌。

依托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中心,大力推广“五个一”活动模式,即看视频、学原文、讲故事、谈感悟、唱歌曲,保证程序不走样,内容不缩水。让“流动传习课堂”“传习大篷车”走出中心,走进车间班组、工业园区、工程项目部,广为传播新思想。市运管处工会精心打造“流动文明实践站”,选拔培训优秀出租车驾驶员作为流动文明实践志愿者,实现了“新思想”宣传时时刻刻“在路上”。 (丁建军  丁浩)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