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阳市总工会开展“代理父母”活动关爱留守儿童。

○阜阳市第二届职工运动会于2019年7月召开。

○书法家张传亭为职工学堂学员示范。

○举办单身职工联谊会。

○举办全市职工法律知识竞赛。
一张卡,不大,却有很重的份量。因为承载着对劳模的沉甸甸情感,阜阳市总工会和阜阳公交总公司推出的这张全国劳模免费乘公交的“劳模卡”,便在2019年中秋的阜阳,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也让人们再次关注阜阳市工会组织屡有创新的“关爱劳模现象”。
阜阳市总工会劳模工作确实可圈可点。近年来,阜阳市各级工会把弘扬劳模精神,作为激发广大职工创造潜能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有效手段,积极创新形式,强化各种措施,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和工人阶级伟大品质,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劳模发展信心,把初心和使命转发为砥砺前行的实际行动,让榜样的旗帜,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全市职工,唱响新时代的建设之歌。
拓展劳模宣传途径 提升劳模宣传实效
首先挖掘传统媒体潜力,与当地主流媒体《阜阳日报》《颍州晩报》、阜阳广播电视台深度合作,以开辟专版、专栏、拍攝专题片的形式,高强度、广覆盖对具有鲜明特点和感人事迹的各级劳模进行宣传,形成统一时间、统一主题的强大声势。其次,充分运用新媒体表现形式多样的优势,引导和推动全市8个县市区利用各自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在对劳模先进事迹进行系统性整理的基础上,图文并茂地在网站和微信平台进行展播,使更多的职工熟悉知晓身边的劳模。2019年,全市各县市区仅在网站上就推出陈燕、薛利、侯现中等近百位各级劳模专题,累计阅读数3万多人。而为劳模定制邮票纪念册,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劳模宣传月,在大型晩会上让劳模亮相,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劳模风采。尤其是2019年国庆节期间,市总抽调人员,精心挑选新中国成立后邹侠、朱慧秋、刘晓林等各个年代有代表性的80位劳模,编辑阜阳工会组织有史以来第一本反映劳模事迹的书籍《让劳动创造阜阳辉煌》,更进一步扩大了劳模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切实维护劳模利益 营造关爱劳模氛围
认真解决劳模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一定的福利待遇,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让劳动最光荣、劳模最可爱在颍淮大地蔚然成风,是阜阳市总工会坚持不懈的工作。除了和阜阳公交总公司联合为全国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办理免费乘公交的劳模卡外,市总和各县市区工会连续几年组织劳模在植树节期间建造“劳模林”,其间,劳模们汇聚一齐,走向田野,栽下一颗颗树苗,也栽下自己的荣耀和希望,那郁郁葱葱的盎然绿意,在昭示劳模精神像树一样长青,也感召广大职工向劳模看齐,孕育成为国家建设栋梁的梦想。同时,各级工会还通过组织劳模乘坐首发高铁和劳动模范看阜阳、看颍上、看界首变化及向他们赠送工会报刋等活动,促进社会形成尊崇劳模、礼敬劳动者之风。针对劳模遇到的突出问题,工会组织总是及时伸出援手,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全国劳模、年过八旬的理发师孙玉安,家中被盗,生活拮据,市总党组书记、副主席房继红在第一时间带人前去慰问,为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物品,使老人得到莫大安慰。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来众多志愿者登门呵护老人。孙玉安受到的工会厚爱,以及全国劳模答朝荣、葛浩新,时代楷模高思杰分别当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加深了人们对劳模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认知。原阜阳农药厂退休女工朱红燕就是怀着对劳模的崇敬之情,主动找到孙玉安拜师,学习理发技艺,从此常年走进社区和敬老院,义务为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理发,做些力所能及的护理服务,被誉为劳模带出来的公益达人。朱红燕在接受《阜阳城市周报》记者采访时,言明心声,是劳动模范感染了她,她的目标就是成为孙玉安那样受人尊敬的劳动模范。
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 助推职工技能素质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阜阳市已建成省市劳模创新工作室80多家、长三角劳模工作室一家,创新各类成果、实用型专利200多个,技术革新300多项,有200多名职工在各种赛事中获得400多项奖励,涌现出4名江淮工匠、14名颍淮工匠。如此骄人的数字,凝聚着阜阳市工会干部的心血和汗水。市总党组一班人认识到,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新时代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传承劳模工匠技艺的重要载体。为使劳模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智力支撑,各级工会不断拓宽思路,集智汇能,想方设法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添砖加瓦,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举办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就关于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等进行授课,并组织学员到钱忠宝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观摩学习,让大家在交流中成长提高。二是工会干部经常深入劳模创新工作室,了解需求,指导工作,鼓励劳模发挥示范作用,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风范,着力技术革新、创新成果、培养人才,带动职工技术提升、技能晋级和素质提高。
三是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用先进事迹教育青少年学生,传承劳模工匠技艺技能。一年多来,阜阳市县区工会先后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继富、王少华、贾亮和全国劳模朱宝、省劳模苗秀兰、市劳模王广鹏等走进阜阳技师学院、颍上一中、阜阳二中等学校,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立足岗位、刻苦钻研、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生动故事,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互动,鼓励广大青少年增强使命感,奋发学习,传承劳模工匠精神,用劳动创造未来,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劳模在校园讲述的奋斗历程,在学生们中间激起强烈的回应。劳模工匠演绎的精彩功夫,折服了原本追慕歌星的他们。其中《中国大能手》汽车维修赛事全国总冠军贾亮在现场展示的用磨砂轮在鸡蛋上刻字的拿手绝活,更是深深震撼了阜阳技师学院的学子们,贾亮一举成为他们心中的偶像,活动结束,即有几十名学生报名进入他的劳模工作室学习,贾亮也不负重望,毫无保留地进行传帮带,悉心帮教,造就一批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仅2018年至今,所带徒弟李奔腾、惠琨朋、余磊、程裕林等在全国和全省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就获得5次第一名、8次一、二等奖,有6人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8人被授予阜阳市技术能手称号,为阜阳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绩单书写了极其亮丽的一笔。
至于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跟着劳模去扶贫"活动所作出的贡献,一组数字或许就可予以佐证:在技能扶贫方面,共组织劳模数量45个,带动490户贫困户脱贫,创造经济效益近100万元;在产业扶贫方面,共组织劳模数量43个,带动963户贫困户脱贫,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本报记者 李群 通讯员 徐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