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以来,在省总工会和滁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省总工会十四届二次全委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锐意改革创新,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强化政治引领
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注重凝聚职工团结奋进的思想共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中国工会十七大、省工会十四大精神,广泛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成功举办“书香三八”女职工读书活动、
“传承良好家风
共创文明家庭”全市女职工演讲比赛、
“劳动筑梦”暨“改革前沿”全市职工演讲比赛等活动,引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加强职工思想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组织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
“传承劳模精神
建设美丽滁州”网络宣传等活动。利用市总微信公众号开展“改革开放我知道”
“书香工会
成就梦想”答题有奖等活动,吸引2万余职工参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召开庆“五一”暨劳动竞赛命名表彰大会,举办“五一大讲堂”巡回宣讲会,会同市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开展“滁州市十佳快递员”、“滁州市最美农民工”、
“滁州市十佳出租车驾驶员”、
“滁州市最美职工”等评选活动,共评出36名“最美系列”人员。录制“与共和国共成长——老劳模讲故事”音频 7 个、
“劳模的一天”微视频 6 个,深入宣传劳模先进事迹。积极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全市已建劳模创新工作室50个,其中省级7个。
凝聚智慧力量
广大职工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
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和劳动技能竞赛。出台《滁州市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和工人先锋号评选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广泛组织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竞赛,全年市、县两级总工会与人社局等单位联合开展粮食、卫生、公安警务、税务等行业技能竞赛72场次,参赛职工达 3.5 万人次。受到全国总工会表彰的工人先锋号 1 个、五一劳动奖章1人,受到省总工会表彰的劳动竞赛先进集体4个、五一劳动奖章5人、工人先锋号3个、省脱贫攻坚劳动竞赛先进个人1人。
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总结推广窗口示范点“六统一”、
“六个有”经验的基础上,将示范窗口由40家扩展至 112 家,提升窗口公共环境秩序和服务质量,为户外劳动者和办事群众提供服务 2.56 万人次。通过开展“抓企业带职工促社会”——职工素质提升活动,
“强基础展风采立新功”——窗口行业文明创建活动,
“做表率树形象争先进”——市总机关规范化建设活动,丰富创建举措。在园区开展“文明创建进企业”活动,在窗口单位开展“一窗一品”工程,组织开展文明行业、文明窗口、服务之星、微笑大使“四评”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推荐滁州市 4 名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4 名标兵个人,被省总、省文行委命名。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跟着劳模去扶贫”活动,建立一支约90人的劳模志愿者服务队,累计开展活动19次,参加劳模82人次,受益群众2800人。支持结对帮扶贫困村各类帮扶慰问资金 25.71 万元,市总工会帮扶的 4 个贫困村均已出列。
突出权益维护
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加大依法维权和法律援助力度。深入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市总及全市10个志愿者服务分队开展活动近 70 次,服务职工、农民工 10000余人次。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实施资金6.6万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3件,为困难农民工、女职工挽回经济损失 643.36 万元。扎实开展“春季要约”活动,全市937 家企业工会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书,覆盖职工 96172人;签订工资集体专项合同 559 份,覆盖职工 59785 人。将“工作场所性别平等”纳入《滁州市集体合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高度重视职工生命健康权益。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检查、安全事故调查和“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扎实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全市申报参加企事业机关单位1719个、班组14425个、职工195831人。精心组织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市、县两级工会自筹资金 55 万元,走访慰问 306 个单位、7.7 万职工。开展十佳户外劳动者“幸福驿站”评选活动,3个站点被评为省级“幸福驿站”。组织85名一线职工开展疗休养活动,为120名建筑工人开展免费体检活动,为全市新入会3165名八大群体会员赠送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障15.825万元。
不断提高帮扶救助实效。
“就业创业援助月”、
“春风行动”期间,联合组织招聘会 82 场,提供免费就业服务 4 万人次、技能培训 1083 人。建立城市困难职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实现城市困难职工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两节”期间,市直共筹集送温暖资金800余万元,慰问困难群众8528人次。累计发放困难职工子女助学、生活、医疗救助等帮扶资金282.1万元。实施八项措施对安徽省江淮机械厂(原9336厂)93人(户)困难职工进行分类帮扶救助。
创新工作举措
职工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聚力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建立和推行工会组建“一函两书”制度,加快新领域新阶层工会组织和村级工会联合会建设。2019 年新建工会组织 458 家,发展会员 20211
人,其中八大群体组建工会60家,发展会员4361人。对新建工会坚持先录入、后批复,已完成录入数据库 4566 家、会员295860 人。
《安徽工人日报》头版、《工人日报》2 版分别刊登滁州市集中入会和服务职工的做法和成效。2019 年第 6 期《中国工运》封三以《奋进新时代
展现新作为
为加快现代化新滁州建设再做新贡献》为题,图文并茂地刊登滁州市总工会在职工宣传教育、权益保障、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大力推动智慧工会建设。积极运用“互联网+”,将工会组建、法人资格证办理等 10 个审批事项搬至市政务服务网上,打造“一张网”办事平台。启动 8 个县(市、区)总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拟投入资金 100 万元,与省总视频会议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大工会会员卡覆盖面,目前已办理会员卡4.35万张,参与商超、餐饮、加油站等商家140家。半价乘公交活动 2 月份启动以来,累计刷卡消费 71.6 万次,会员享受优惠56.3万元。
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制定《滁州市总工会创业就业委托培训管理办法》,开设电商、月嫂等7个免费技能培训项目,350余名在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大力推进“阳光家园”建设,全市已建“阳光家园——母婴室”64家,“托管班”6家,
“心灵驿站”5家,投入资金约20万元。全椒县江海小学“假期托管班”荣获全总爱心托管班称号。成功举办 2 场“皖工之约”职业女职工素质大讲堂和“相约花博园缘来就是你”青年职工交友联谊活动。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安徽省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并成功承办气排球比赛项目。联合南京市总工会等举办“对接大江北”系列篮球邀请赛。开设滁州职工素质教育大课堂,免费培训书法、摄影和健身太极,800余名职工参加培训。投入10万元在市总官微嵌入“电子微书屋”,市总工会电子微书屋荣获“全省职工网民网络素质基地”称号。选树30家“市级职工书屋”,配备9万元图书。组织开展庆“三八”女职工羽毛球比赛,全市职工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等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96场次。
突出特色重点
“四个年”建设成效显著
突出特色制定实施方案。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方面,组建经开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方面,加强小三级工会、社区工会联合会、支柱产业工会联合会等组建力度,探索组建“楼宇工会”
“街道工会”等;在地方工会规范化建设方面,强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建立劳模管理机制。在智慧工会建设方面,对市职工服务网进行扩容升级,推动全市“一张网”为职工办事,建设县(市、区)视频会议系统等。
多措并举推动落实。5月份以来,市总工会通过调研指导,举办工会经费审查、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网络和宣教工作等专题培训班,召开“四个年”建设推进会,制定《滁州市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经费保障办法(试行)》等举措,推动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扎实推进示范点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打造提升职工书屋、劳模创新工作室、幸福驿站、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模范职工之家、星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职工文体活动与全民健身运动融合、女职工“阳光家园”等10类示范项目、21个示范点建设水平,通过示范点打造,实现工会工作综合示范有特色、单项工作有亮点。
坚持固本强基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持续推进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加强“三公经费”、帮扶资金、送温暖资金的管理,从源头上预防、杜绝廉政风险。
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严、强、转”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扎实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形式多样的党性教育活动,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统筹做好工会经费收缴、经费审查等工作。截至 2019年12月底,全市税务代收经费1604万元,年度上解省总任务904 万 元 ,实 际 上 解 1687 万 元 ,完 成 省 总 下 达 任 务 的186.6%。创新经审方式,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开展对市总本级工会及下级工会的审计监督工作,发现的问题均得到及时整改,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
(组稿:滁州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