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皖南的黄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世界级名山,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而黄山毛峰产于黄山的云谷寺、慈光阁、半山寺、松谷庵等区域的茶叶,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名茶,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据《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黄山毛峰茶汤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取名为黄山毛峰。因其产量极少,物稀而贵,极品“黄山毛峰”仅用作国家外事礼茶。1955年,黄山毛峰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2008年,黄山毛峰制作技艺项目,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谢四十成为黄山毛峰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黄山毛峰的产地黄山地区,除了具备气候湿润、土壤松软、排水通畅等自然条件外,还兼有山高谷深、溪多泉清湿度大、岩峭坡陡能蔽日、林木葱茏水土好等自身特点,很适合茶树生长。因而叶肥汁多,经久耐泡。加上黄山地区遍生兰花,花香的熏染,使黄山毛峰茶叶格外清香,风味独具。
黄山毛峰的特点,可用香高、味醇、汤清、色润等八个字概括。具体特点主要有:一芽一叶,芽似雀舌,紧偎叶中;绿中显黄,油润光亮,白毫尽显;冲泡后成“一枪一旗”之态,经久耐泡,香气清爽。
黄山毛峰还有以下独特之处:特定的茶树,特定的茶园,特定的“晴时早晚遍山雾,阴雨整日满山云”的茶叶生长环境,特定的“每年清明至谷雨之间”的采摘鲜叶时段,特定的“一叶一芽”的采摘标准,特定的摊晾、杀青、揉捻、初烘及定形等复杂工序。正是这些特定性才孕育了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的等级,分为特级一等、二等、三等和一、二、三级等六个等级。一至三级黄山毛峰的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和一芽二、三叶初展。特级黄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金黄。冲泡后,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独特外形。
黄山毛峰的采摘,时间非常讲究,必须在清明、谷雨前后,采摘以细嫩为宗旨。鲜叶进厂后先进行拣剔,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
黄山毛峰的制作,分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烘焙等四道工序。
“黄山毛峰有盛名,一芽一叶雀舌形。白毫显露鱼叶嫩,金黄芽片显分明。汤色清澈茶烟袅,鲜醇甘美逸神情。嘉木从来生佳地,徽州春意杯中呈。”对于久居海外的华人朋友来说,黄山毛峰更具有见茶思山、见山思国的功效。有位外国诗人这样写道:“从一杯中国绿茶里,我看到了中国的春天。”我想,倘若他亲品过黄山毛峰茶,他会续写出:“从一杯黄山毛峰里,我看到了春天的黄山。”